天气:【福州】
多云 5℃/13℃
福建政经  福建社会  国内热点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文化教育  互动反馈  报料投稿
位置: 首页 > 博文精选 > 正文
时代在不断前进,习俗在变更
2011-02-01 09:01:58

全中国的春联都是红色的,惟有故乡的春联,红纸上端一段白,故曰“白额春联”。

原以为那红色象征桃花,白色象征李花。桃红李白,那是春天的颜色。把春天的颜色贴在门口,春也就入墙进屋,走进每个人的脸庞和心坎了。年纪稍大时才知道,春联上的那一段白,绝没有想像中的那种春光烂漫的诗意,而是凝聚着一段惨痛不已的历史,纠结着一团永远化不开的悲情。

那也是一个春节,距今400多年前的明朝。当时倭寇进犯福建沿海,在莆田烧杀抢掠。不甘受辱的莆田百姓奋起反抗,惨遭倭寇折磨,死者达数万人。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大军赶走倭寇,莆田才得以光复。逃亡山里的百姓,正月初二才返回家园。他们在家门贴着白纸,悼念亡故的亲人。由于办理丧事,过年便拖到正月初四。吉庆佳节,惯例应贴大红春联,于是人们便把春联覆在原先贴的白联上,但在上端留出一截白色,以示心有余哀。

喜气洋溢的春节,因为有了春联上的那段白,显出几分沉重。因着这份沉重,故乡的春节似乎显得更有内蕴了。从那时开始,不仅故乡的春联多了一种颜色,连年也多过了一回。大年三十除夕,在我们那里却叫“过小岁”,正月初四才叫“过大岁”。小岁大岁一样隆重,一样备酒做菜。而正月初二因是当年的悼亡日,至今不得串门走亲戚,家家户户没人串亲,倒是喧闹的春节期间难得的清静。土腔土调的莆仙戏在许多村落的大树阴下公演,演的并不是那种甜腻腻轻飘飘的吉庆题材,而多是带着血性、带着悲情的忧愤哀伤之作,戏曲的调子似有无尽的沧桑感怀,勾动起人们心底诗一般的愁思。于是,故乡的春节便以其略带忧郁的文化气息,以其沉甸甸的历史积淀,吸引和召唤着遥远的游子。惯于漂泊天涯谋生创业的故乡人,一到春节,就是外面每天能掘一桶金,也宁愿舟车劳顿、日夜兼程赶回家里。那几天,满当当的一辆辆客车从四面八方开往莆田,之后又空当当地开往四面八方去运载下一拨回乡的人。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闻着浓重的年味我却有点伤感
争灭火能力还不如争防火能力
永别了,我家的飞碟牌洗衣机
风景中的人和风景融合才最美
返回首页
东南网版权所有 © 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