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务工人员占有资源本就稀缺,却无法得到政策的恩惠;人才往往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政策还要层层加码。怎么看,这都像是政策的嫌贫爱富。表面上看,一些城市也为务工人员开放了准入通道,但通道的狭窄与艰难非常人所能及,充其量只是掐尖后再掐尖。而导致务工人员不能自由进入城市的,只是那个原本就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政策。
当然,对人才问题应引起重视,但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到底是因为人才仅需要物质财富,还是更有所求,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有报道曾指出,最近掀起的这轮精英移民潮,是因为在精英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聂辉华曾就“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现象指出,国内企业从拿订单到贷款,要花费太多的隐性成本,“相反,跟外国企业做生意,只要对方考察后确定了合作关系,一纸传真往往就解决了问题”。
商品只是一个小小侧面,折射的却是社会隐性成本高企的现实。隐性成本对应的是不公平,面对这么多的不明不白,即便给人才以物质补偿,也未必就能填平他们的精神缺憾。给人才一个怡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方便地感受到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幸福感,这远比展露一幅暴发富式的财大气粗傻劲,或更能令人才怦然心动。(hedao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