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郑昭 林蔚 林宇熙)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宣布,将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开展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目前,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已在厦门启动。 我省代表委员们认为,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是福建和厦门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打造好这个新基地,向世界展示金砖务实合作的蓬勃前景和旺盛活力?我省代表委员纷纷“支招”。 张健:搭建常态化的金砖创新对外合作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张健认为,要努力把金砖创新基地建成高质量落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的重大突破性项目。 为此,张健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建立全方位落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的合作平台,建立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协调规划布局,沟通内外联系,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统筹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工作。 二是组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工作机构,并吸纳金砖国家相关部门派员参与,作为核心运营主体负责金砖创新基地的统筹建设。 三是在厦门市开展面向金砖国家全方位开放的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引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互联互通等领域进行具有金砖国家合作特点的政策制度改革试点。 四是搭建常态化的金砖创新对外合作平台,协调重点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投融资机构等投资主体参与共建金砖新工业产业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支持项目建设,成立金砖基地创新联盟,协调高校、创新机构、龙头企业等参与,助力创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潘越:打造创新基地资源集聚平台 “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举措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实方案,也是帮助金砖国家把握新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有力抓手和推动金砖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越表示。 潘越认为,创新基地建设应高度重视对各类资源的挖掘、吸引和利用,充分调动金砖国家的资源潜力,发挥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通过政策协调、战略对接、项目开发等合作途径,在数字化、工业化、创新等领域积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有机碰撞和协调整合,竭力将创新基地打造成为国际化的资源集聚平台。 在人力资源方面,创新金砖国家人才交流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开拓金砖国家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各类前沿理论专家和创新型技术人才加盟;建立金砖国家人才培养中心,调动高校、机构和企业力量,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实现优势学科的人才培育。 在经济资源方面,搭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创新基金的投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推出有利于项目建设的税收优惠措施和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金砖国家竞争性创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投资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各类经济资源汇集。 黄茂兴:以规则制度的开放激发金砖创新合作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加快形成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有利于将厦门打造成为面向金砖及“金砖+”国家市场的“桥头堡”、投资贸易制度创新试验区、创新创业集聚示范区,有利于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大循环,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议赋予厦门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以规则制度的开放激发金砖创新合作动力,试点实施面向金砖国家的优惠政策,力争把厦门打造成为金砖物流、产能、科技创新、人才、贸易、金融等交流合作中心。”黄茂兴说。 同时,黄茂兴还建议,支持厦门举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促进金砖创新合作大赛、金砖国家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鼓励创建金砖国家国际创客中心,加强金砖创新基地与金砖国家现有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园区管理、信息共享、产业对接、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境内外园区间双向流动、互动发展。推动金砖国家高校合作办学,注重借智借力,鼓励实施金砖国家人才在厦便利通行政策和优化管理措施,推进金砖国家职业资格国际互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