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碌的工作和极大的生活压力,二十多年啦,我一直是依靠咖啡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咖啡成为老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 (一) 在海外生活三十年了,自从搬入这栋新房子以后,我习惯了,每一天在天幕大开之前,来到后院,我喜欢静静地等候着曙光的来临。 晨曦透过高大挺拔的树丛像五颜六色的鳞片一般洒落在水面,徐徐的晨风掠过泳池,轻柔地弹起波光潋滟。 一杯冒气的咖啡,总会陪伴我在后院度过清晨的美好时光。 昨天收到友人从福州发来一封微信,内容是有关征集《我和我的祖国》征稿通知。 这个征稿主题突然间,挑起了我的敏感神经。昨夜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于是,干脆起了个大早,来到后院,期待借助一杯冒气的咖啡,想来好好与星空对话。 我喜欢黑咖啡,我喜欢那种苦涩的味道。一来,苦涩的味道可以时刻提醒我,保持清醒头脑。三十年来,在这自由世界里,摸爬滚打,不论到哪里,时时都在提醒自己,凡事都要多方留意。因为自由世界里处处设有陷阱,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滑入阴沟,运气好一些,受一些皮肉之苦,运气不好,也许就粉身碎骨,客死他乡。 二来,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苦涩的味道总让我想起家乡,想起屋后那棵柳树,想起小时候甜蜜的生活。每每在心情低落的时候,甜蜜的回忆总是伴随着泪水,带给我安慰,带来信心,带给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虽然小时候的生活清苦,但是,那种家的感觉,那种亲情,友情和走过乡间的石板路足迹,屋后的柳树下乘凉的时光,还有那夏夜时分,繁星当空,邻居老太爷,在榕树下眉飞色舞地讲述天文地理,彼时彼景令我终生难忘。 然而,这家的感觉,自从来到海外生活以来,就再也体验不到了,很像一瓣浮萍在漂泊,在缺少人情味的西方社会,感受最深的就是冷漠与无助。 我也因此告诫我的儿子,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尽管我从小送他到中文学校补习中文,但是,儿子的中文水平一直乏善可陈。这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病。 有一天他收到美国某著名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郑重其事地找他沟通。 我指着窗外的高大樟树问他,“这棵树能长这么高,它的营养知道从哪里来吗?”儿子回答说,“当然从根部吸收而来。”我指着他的手问他,“你的黄皮肤,黑眼睛知道代表了什么吗?”他沉思一下回答说,“代表他是中国人。” 我郑重地告诉他,“你对中国了解太少了,你大学四年中,必须到中国游学半年。”这个要求显然他不愿意接受,他说,“其他同学都选择去欧洲游学。”我说,“我希望你回中国游学,这是我唯一的要求。”他面露难色,没有马上答应我。 当下,我还真的有一点生气。我心想我已经培养你上了大学,只是要求你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到中国游学有什么不好呢?可以多接触一些中华文化,对他以后的事业也是有帮助。可是在美国,孩子大了,父母不能强求孩子做什么。我只能默默接受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儿子上大二的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他很高兴地告诉我,“爸,我已经申请了去北京某大学游学半年的计划”。说实话,那时我激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二) 今年初,我自己批准了自己退休的“申请”,放下了一切工作,一下子空余时间多了起来。当我正愁着找事情做的时候,国内朋友建议我学习书法。据说这是很多退休人的爱好,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不错选择。 每一天我花了不少时间练习写字,临摹了王羲之楷书作品《兰亭序》,还临摹了颜真卿的颜体楷书。虽然两种字体各有千秋,但是,那一点一竖,一横一撇,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练习,不仅不能让我静下心好好练习,反而越练心越烦躁,越练越不耐烦。这种抵触情绪,令我怀疑起人生。家父不是常常教导我,要规规矩矩做人吗?怎么连学写字该守的规矩都做不到呢? 在苦恼中,我找来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作品练习,也找了张芝《终年帖》作品练习,草书没有固定笔画,可以随意发挥,看起来毫无章法,实际上却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或许是在西方生活久了,喜欢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氛围。我想,反正只是兴趣而已,何不随性练习草书呢? 偶然间,我看到一幅毛泽东的墨迹《长征》,爱不释手,于是一字一字地临摹下来,虽然临摹水平惨不忍睹,但它带给我一种愉悦快乐的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 对于中国一词,猛然间感受到祖国的情愫在其中。家国的情感在悄悄萌动。有时候看到媒体无端污蔑中国的报道,总是打心里发出愤怒的声音。这种变化连我自己都感觉吃惊,因为我很久都没有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感。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改变。 或许是,年龄大了,会产生一种落叶归根的想法,所以对家乡会有一种眷念吧。也许是一种潜藏在心底深处,那种家与国的种子在发芽吧。不管怎么说,中国,祖国,华夏,家乡成为我海外生活中的一副安慰剂。也许,只有离乡才知道家的温暖,也许是只有漂泊过,才能体会到落地生根那是一种幸福。 有时候,还会回想起,脖子上结着红领巾,帮助满脸漆黑的老爷爷推煤车的情景。 更多的时候,在回忆那曾经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十多年的日子,自己亲眼目睹着一个贫穷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强大号召力推动下,农村在变化,城市在变化,中国在变化,中华大地从悄悄地变化到高速的成长,以至于成就了今天中国大国地位。 这三十年的海外生活,也深刻体会到,如今海外华侨受到外国人的普遍尊重,这一切与中国日益强盛有直接的关系。 苦涩的咖啡味道,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爱国的真正含义,那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用心经营爱国的事业。 人生轨迹是从家乡起始,从华夏大地出发,有人踏遍千山万山,五湖四海;有人一生就在家乡,就像我的母亲,她的一生从未离开这座古老的城市,但是,她的人生轨迹却充满着传奇而丰富,她的家国思想令我受用终生。 (三) 几颗流星从天边划过,我再呷一口咖啡,苦涩中品出一丝浓郁的香气。 望着天边露出金丝般的彩云,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生活的种种趣事。 我的家住在村头,独门独院,灰色高墙,厚实而坚固,翘角飞檐垂着龙珠,在风中摇摆。铁皮包裹着厚重的大门,关起门来严严实实。从外观一看,就知道这是大户人家。 土改之后,这里住了五户家庭。我的家是其中一户。这也是我出生的地方。 这个村庄坐落在福州东边,古山脚下。据老人说,祖辈从浙江游至石鼓名山胜地,站立于十八岩洞之上,眺望山下良田万亩,水草丰美。忽然间,显现由绿草与河流组成一只凤凰,在翩翩起舞。先祖视这景象为一种祝福,一个好兆头,也是吉祥之意,于是,先祖决定定居此地,命名为凤洋。 几百年来,凤洋乡从几户人家,如今发展为一个上万人的村落。 小时候,我总是光着脚丫,脚上总是粘着泥巴,无论上学、还是在家,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如此。也因此,少不了被老师训斥,也少不了被父母责骂。也许正是这一点习惯,让我对家乡的泥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记得三十年前,当我离开中国之前,我母亲特意回一趟家乡,抓了一把泥巴,用红纸包住,放在我的手提箱里。她一再叮嘱我,来到美国后,拿一杯开水,用一半泥土冲着喝,好让自己身体可以入乡随俗。另一半泥土要收藏好,至于为什么要保存另一半泥土,母亲没有交代,不过,我想母亲应该是希望我不要忘记家乡吧。如今想起这事,想到母亲的一片苦心,眼角还是湿辘辘。 小时候的生活淳朴而自然。我特别喜欢屋后池塘,池塘不算大,绕一圈不过十分钟而已。池塘边上有几株碗口粗柳树,那垂柳枝条垂到水面,常常看见鱼儿跃出水面觅食柳条的场景。 夏日的清晨,屋后的池塘充满着生机,柳絮轻舞,微风漫拂,池水微波荡漾,鱼儿逐露游戈,青蛙隐于草丛中哇哇鸣叫。 大清早,我经常光着脚丫,踏着露水在池塘边寻觅。偶尔抬头,看见几只小鸟在斑驳的高墙顶,吱吱咋咋,唱着晨曲,墙头草似乎会意地摇曳伴舞。 屋后有一条石板路通往池塘,不过十几米而已。那是用不规则的石板拼凑而成,凹凸不平,调皮的我在这条石板路上吃了不少苦头,通常走这条路不是用走,而是用跑,后门一开就一溜烟飞奔过石板路,也时常被石角绊倒,脚趾鲜血直流。每当此时,邻居老爷爷就开口说了,这是这家富人许老爷造的孽啊,为了省钱,他把盖房子余下的边角料拿来铺路。 如今在海外生活的我,想起这事,总觉得大家错怪了许姥爷,他为了荣耀家乡,不辞辛劳,离乡背井,下南洋打工赚钱,那是多么不容易啊。 岁月留在石板路上,不仅是片片青苔,而且,光滑的板面收录了悠悠童趣与浓浓乡情。 我从一位农民,成为一名公务员。我感激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他果断地打开国门,今天的我或许还继续扛着锄头呢。 日头已经升上一尺杆头,洛杉矶的阳光灿烂而灼热,我喝完杯中最后一口咖啡,感觉冰凉而少了苦涩的味道。 作者:许耀南(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