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具有远洋航海的传统,在大航海时代全球化商贸活动的背景下、在明清朝廷海禁政策时紧时松的情况下,福建商人凭着善于把握时机、勇于拼搏与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于东亚締造出辉煌的商业帝国。作为闽商的后起之秀,厦门商人既拥有闽商敢于冒险、勇于创业、心怀乡梓的优良特质,其商业活动与海洋的关系又较其他内地闽商集团更加密切。自古以来,海洋哺育厦门城市经济的成长,优良的港口为厦门在大航海时代的崛起提供条件。道光《厦门志》就有这样的描述:厦门“服贾者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以港兴商正是厦门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为厦门商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与机遇。本卷旨在从时代背景、厦门商业发展与商人的互动关系以及厦门商人的经营内容三个方面,对厦门商人的业绩进行阐述。 厦门商人崛起于明末清初,清中叶达到鼎盛,鸦片战争后一度衰微。民初,随着近代市政的兴起、海外华侨的踊跃投资,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重现辉煌,百业兴旺、市场繁荣,商业城市的发展更加完善。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面抗战爆发;翌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在日本长达7年5 个多月的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市场萧条。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战胜利;10月,厦门重光。战后的厦门医治了战争遗留的创伤,华侨陆续回乡投资,经济开始复苏,商业市场呈现一派生机。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 17日,厦门解放。在两岸军事对峙的环境下,厦门的工商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恢复和发展。1980 年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后,城乡市场兴旺繁荣,对外经济蓬勃兴起,厦门商人的发展迈向历史新高峰。基于上述认识,本卷除绪论与附录外,分为明清篇、民国篇及新中国时期篇三大版块。 各篇内容如下: 一、明清篇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开启了欧洲各国在东南亚拓展殖民地的时代,为厦门商人提供了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舞台。厦门也在此时期以海上商业城市的姿态崛起,厦门商人如李旦、许心素、郑芝龙以亦盗亦商的身份周旋于西方殖民者与明朝政府之间。其中,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建立的海上贸易王国,在拓展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与开发台湾方面更是居功厥伟。清廷管辖台湾后,厦门商人活跃于海峡两岸以至东亚。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东南亚殖民经济的形成、交通与通讯科技的发展以及西方所带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也为厦门商人带来新机遇,造就了近代厦门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二、民国篇 民国初年,华侨资本大量涌入,厦门的商业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20 世纪 20 年代,厦门地方人士倡设市政会,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厦门的城市面貌,进而吸引了许多华侨和国内商界人士在厦门投资工商业、房地产、交通和公共事业。市场也因为有华侨频繁进出的消费和侨眷侨属的购买力而重现繁荣景象,带动了金融、航运、建筑、食品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三、新中国时期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厦门虽然处于海防前线,但商业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及至 20 世纪 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创办厦门经济特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侨资、台资,扶持民营企业,使厦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前景未可限量。《闽商发展史•厦门卷》是闽商发展史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不成熟的看法,有待于今后的继续探索,期待能够得到专家、读者的不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