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美国频道 > 留学美国> 正文
微留学:能否由小众走向大众
usa.fjsen.com 2018-11-21 10:43:44 赵晓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进

寒暑假期间,不上课外辅导班,而是出国开启一段两周到4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插班学习——这种模式成了一些中小学生的新选择。在留学行业,这种短期留学被称为微留学。

教育理念转变推动需求

启德学游产品服务部总监连淑艳认为,从目前留学行业的整体认知来看,微留学主要指中国学生出国到当地读插班课程,学生群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进入当地的课堂,短时间内亲身体验国外教育。”连淑艳说,“如果要以时间点来划分,2015年起,微留学市场开始热起来。其背景是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家长学历的增高,他们了解国外的渠道越来越多,无论在经济支持上还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上,微留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国外学校也很看重中国市场,愿意把教育资源开放给中国学生。”

家住北京的李然(化名)是为孩子选择微留学的家长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寒假,她将带两个读小学的孩子赴新西兰插班留学。前期联系学校、完成申请等都是李然自己完成,她笑称“省下不少钱”。但这得益于她的海归及国内从业经历——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从事国际教育工作多年。“我这么做,相对于选择一些专业机构来完成申请,肯定省钱。而且,选择学校的自主权大一些。”李然说。

对李然来说,为孩子选择微留学,主要是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和强化英语。“我的两个孩子就读的是不错的公立小学,平时学习安排紧张。学校的课程虽然也很丰富,但就孩子的成长来说,能尽早接触多元文化肯定有好处。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为了提高英语水平,1个月的短期插班学习,比在国内辅导机构上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一周两次的英语课程效果明显得多。”李然说。

提供发现自己的平台

开拓孩子的眼界、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 无论是推出产品的留学行业,还是家长,对微留学的正向作用的认识大致相同。但对于如何看待几周课程和不菲费用之间的关系,家长间存在认识差异。

“虽然只有几周课程,但看着孩子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与邻居聊天,我觉得挺值的。”在去年暑假替孩子报了某留学机构推出的到加拿大一所中学为期两周的插班课程后,王敏(化名)用“不后悔”来描述。

但也有家长心存质疑,主要集中在“如果经济特别宽裕,花钱体验几周的课程没问题。但相对费用来说,这些收获很难说值得。”“微留学有优点,性价比就不好评估了。”“相关机构推出的微留学产品宣传和实际不符”等。

就此,连淑艳表示,目前微留学市场的价格为两周课程约3.5万元人民币左右,费用含往返机票。“如果从学知识的角度来看,两周的插班课程未必比国内上两周辅导班学得多。但插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己的平台。由熟悉的环境、老师和同学到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很多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可以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去年,连淑艳曾带来自南京一所小学的20名5年级学生赴加拿大一所学校学习,随队的还有该校的两名老师。20名学生到加拿大后,被分至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开始时表现颇为拘谨,也爱扎堆儿。“但1周后,他们都能很好地和当地的同学交流,也变得自信起来。”连淑艳说,“家长告诉你国外教育如何并不等于自己体验,两者有很大不同,这也正是微留学的意义所在。”

本质在于体验不同教育

打开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关于微留学的分享及提问条数相当可观;借助某中文搜索引擎,以“微留学”为关键词进行资讯搜索,截至记者发稿,约有1340篇。由此可见微留学的热度。

业内专家表示,微留学本质上还是游学的延伸。由目前各留学机构的产品架构也可以看出,以插班为主的微留学产品大多属于游学版块。除此,也有少量的小型留学机构专做微留学。游学面临的问题,微留学同样会遇到。比如大家关注的“安全问题”“学校宣传和实际感受差异较大”等。

据连淑艳介绍,启德教育集团微留学产品的安全监管国内部分,由启德派出的领队负责,国外的安全保障主要借助学校。“选择什么样的学校非常重要,要选择那些资质可靠、教学质量和安全有保障的学校。”连淑艳说。

李然提醒家长谨慎对待相关机构对其微留学产品的宣传。“有些机构把国外学校吹得天花乱坠,我觉得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要审慎,最好能多渠道了解一下。我看到‘体验更好的教育’等宣传词,有些反感。微留学的本质在于体验不同的教育,重点在于‘不同’,而非‘优劣’。”

确实,虽然微留学看起来很热,但它目前还是小众选择,毕竟价格不菲。在家长追求差异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微留学也只是选择之一。“不必过分夸大,更不必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及孩子的适应能力具体评估。”李然说。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