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闽南风、长泰味、标准范的“长泰模式”之下,当地从农村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践行生态为先、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意为要的理念,带动农村越来越美、群众越来越富 东南网8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林少波) 美丽乡村如何建设?长泰县的做法是:围绕“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发展定位,突出农村实际、产业特色,探索出具有闽南风、长泰味、标准范的“长泰模式”。 截至7月底,全县先后形成特色标准30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4项、国家标准5项,建成美丽乡村63个,培育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后坊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上蔡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典型,顺利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验收。 在“长泰模式”之下,标准化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当地政府从农村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践行生态为先、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意为要的“四生融合”理念,带动农村越来越美、群众越来越富。 昔时脏乱村 今日美景园 走进坂里乡新春村,但见坂里溪清水流淌,慢步道两岸青草茵茵。“整治前,坂里溪是一条臭水沟。”村支书汤链金说,现在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 不只是新春村,长泰县乡村一度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美丽乡村建设,从何入手? 答案是:生态为先,即综合运用旧村土地复垦、流域水环境整治等措施,治理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保护水域、湿地、良田等生态空间。 县里深入开展六个专项治理和全民综合治水三年行动,岩溪镇湖珠村在全县率先开展整治,如今湖珠溪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近4年来,长泰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9亿元,推进生猪养殖、农村垃圾、工业排污、矿山石材、水土流失等专项治理,实施房前屋后无垃圾、鸡鸭圈养无异味、河道沟渠无污水、道路两旁无丢弃等村容整洁“四无标准”,全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 长泰县现已建成63个美丽乡村,打造11个观光级旅游示范村,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率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