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5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4日为全美儿童精神健康日,日前由美国华人联合会伊州分会主办,李佳信慈善基金会、美中亚裔健康联盟协办的“中国父母,美国孩子”亲子教育论坛,对近年华裔学生自杀现象,以及跨文化移民亲子教育问题,由心理学、教育专家与250多名家长和孩子对话、思考。 麻省综合医院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医生Juliana Chen带来团队精心制作的影片“寻找卢克”(Looking for Luke),Luke Tang是哈佛二年级学生、从小热爱数学,为交响乐团首席,高中毕业典礼演讲代表、国家总统奖获得者,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父母无法相信他会选择轻生。 追思会上,家人谨慎用“被慢性病折磨而死”的字眼。曾经令父母无比骄傲的儿子,如今却成他人教育孩子切莫效法的对象。他们从儿子的社交账户、遗物和日记中,拼出一条他们忽略的心理轨迹:儿子其实饱受忧郁症折磨。 统计发现,亚裔常狭隘地定义成功,把成绩和工作成就与幸福画等号。麻省理工学院亚裔比率为16%,可在过去15年中,自杀学生中亚裔高达46%。康乃尔大学1999至2006年间,21例校园自杀中,亚裔占13例。 教育专家和升学顾问伍育贤,在论坛上分享美国名校寻找什么样的学生:一、具天赋并取得成就者;二、全面发展的第一代大学生;三、在小区有影响力;四、愿意跨出舒适区者。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一定不是一台高速旋转的读书机器,而是有自驱力的探索者。 有报道称,亚裔更容易因家庭、小区压力,而把全副身心投入学习,在学业优异的背后,常隐藏严重的心理问题,且常被家人忽略。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跨文化学生心理健康非盈利组织MGH中心创办人Justin Chen提供心理健康标准“SWEET”:S:Sleep(充足的睡眠);W: Waking feeling energized(力充沛);E:Eat healthy(吃得健康);E: Exercise (锻炼);T:Task engagement(任务完成能力)。 布朗咨询公司合伙人、李佳信基金创始人李秋波博士是一位经历过丧子之痛的父亲,其18岁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他从悲痛中走出来,捐出逾百万美元设立李佳信慈善基金,请马里兰大学做研究帮助更多亚裔儿童及青少年,为亚裔创造公平、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现身说法,从教育孩子的经验中,总结出儿童情感需求的三要素:安全感、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 他指中国文化的谦虚内敛和美国文化的直率开放产生激烈碰撞,华裔二代在这种文化的夹缝中常觉得无所适从,似乎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在美国亚裔孩子常对自己的身分感到迷惑: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别人对我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我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华人父母则要帮助孩子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别以为孩子小不记事,他两三岁时被我打屁股的事,到十几岁还记得。体罚真的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