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看中国•福建 > 正文
福建日报“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主题报道之二:造经济升级版,我们蓄势铆劲
usa.fjsen.com 2016-12-12 09:36:5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艺

位于华安经济开发区的正兴华安铝车轮项目1#车间内,来自德国的装备制造工程师(左)带领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该项目是世界最先进的第一条铝车轮生产线。本报记者 林辉 摄

在海西重汽公司的自动化焊装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焊装线ABB包边机器人。投用后,用工将大大减少。本报记者林辉摄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侃 王永珍 李珂 郑璜)过去五年,福建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成长……然而,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我省经济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新的发展动能有待进一步培育。

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福建该如何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农业厅的相关负责人。

转型升级——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联袂并举

“十二五”期间,我省推进技改的力度不断加码,不仅有“技改十二条”“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全力扶持,还有各项支持工业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中对技改的持续鼓励。

今年1-10月,全省技改投资累计完成4038.8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工业投资0.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4.1%,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近期,省经信部门推进新一轮技改,重点突出先进产能扩产增效、企业智能化改造、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工业强基、提升品牌价值、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尤其是通过智能化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进一步巩固扩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作为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福建农业亦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

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说,今年初以来,全省新建省级补贴温室大棚2.27万亩,累计建成18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以上;农产品在淘宝平台上的交易额名列全国第四。

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经历由弱变强的嬗变。电子信息产业一改“缺芯少屏”局面,加速打造东南沿海集成电路新基地。核电从无到有,目前装机762万千瓦,推动我省迈向新能源大省。我省信息软件、移动互联网、LED芯片及封装、烟气除尘、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机院海西分院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相继落地福建;福州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泉州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生产线、厦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莆田福建华佳彩高科技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约17.7%,已超传统产业增速。今年1-9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947亿元,占GDP比重超一成。

创新驱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尚须爬坡过坎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福建尚面临诸多压力。

省经信委总工程师李志忠分析,当前,传统产业尤其是处于中低端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普遍面临成本上升与订单减少、利润下滑“两头受压”的情况。

他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技改面临投资回报走低、融资困难等瓶颈,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加之创新意识、研发能力、经费投入等短板,推进技改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新一轮技改要实现精准发力,需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来解决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

省发改委副主任林文斌表示,我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外,规模都还有待进一步做大,特别是要解决核心技术和装备,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施依赖进口的问题。

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认为,当前我省科技投入水平、科技基础条件、科技体制机制尚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自主核心技术匮乏、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多、高层次人才较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问题。

要解决这一痛点,陈秋立认为,需全省科技战线紧贴福建产业发展急需,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合力,“须着重加大科研投入强度,提升创新能力,才能解决科研平台、核心技术‘高端失守’的问题,才能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强大支撑和持久动力”。

实干实效——再上台阶,部门怎么干

“下一步,我省将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项目支撑方面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据林文斌介绍,未来五年,在产业发展方面,我省要重点推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特别要在集成电路、显示器、新能源、石墨烯、智慧海洋以及生物医药、康复等产业发力,不断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上中下游紧密衔接、配套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的提升亦是时不我待。李志忠表示,下阶段,要继续高起点、大规模、有组织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大滚动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引导先进产能扩产增效,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省党代会对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提出新要求,强调在突出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黄华康表示:“我省将以抓好‘三大农业’为切入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更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下一步,省农业厅将谋划新上一批辐射带动面广、能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重大项目,确保“三大农业”建设每年都有一批新亮点。

“省科技厅将全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创新资源向自创区聚集,着力构建特色园区,着力搭建创新平台,着力重大项目带动,着力政策先行先试,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努力创造好的经验做法。”陈秋立表示,省科技厅将持续推动各级各部门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加研发投入,力争全省R&D经费投入年增长20%以上。同时,还将加快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引导和撬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等举措,进一步激发机制活力。

福建日报推出“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主题报道

星网锐捷:产业和机制“双升级”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上半年,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8.76亿元,净利润385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0.61%和78%。企业常年还在企业网、无线网络、瘦客户机、数字娱乐系统等领域位居国内第一,甚至跻身亚太第一。

众多“第一”的背后,燃烧着创新激情。“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星网锐捷常务副总经理林冰说。

作为我省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星网锐捷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传统硬件公司到“互联网+”企业的全面突破,并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依然保持强劲的成长动力。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电子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值均超万亿元,特别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整合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林冰说,星网锐捷早在几年前便提出聚焦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社区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规模迈向百亿目标的发展战略,这正好与我省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星网锐捷将继续在产业升级、机制升级上下大功夫。”

在产业升级方面,公司将深入行业应用和客户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自身产业升级力度,突破行业应用局限,推出更多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B2C业务和“爆款”产品。

在机制创新方面,公司将不断加大内部创业机制的建立与优化,为企业员工打造良好的内部创业环境,让更多的80后、90后成为企业未来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长乐恒申:将创新进行到底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郑璜 通讯员 陈亮)成立至今不过13年的长乐恒申集团,已是目前全球最大、产业链配置最先进的锦纶聚合、纺丝以及氨纶生产企业之一。2015年,集团旗下恒申合纤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跃居中国化纤领域首位。

“纺织业做出新产品,就不怕被淘汰,永远是朝阳产业。”董事长陈建龙说。

比如利用锦纶这一服装普通原材料,恒申却做出尼龙凉爽纱、扁平纱、分纤母丝等特色产品,深受市场欢迎,附加值比常规产品提高10%以上。

陈建龙认为,改革必然会经历阵痛,但也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更能筛选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智能调温、夜光、抗紫外,甚至亲肤、美白,这些功能在未来恒申的纤维产品上都可能实现。智能化、功能化、差别化和多元化应用,成为恒申产品的发展方向。

将这样的愿景变成现实,无疑需要依靠创新。

陈建龙说,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把技术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在引进世界先进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恒申集团始终保持研发资金的大手笔投入,截至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68项。

“世界上有哪些先进技术,行业未来需要但目前还处于空白的是什么?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他说。2013年5月恒申集团成立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0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的己内酰胺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锦纶聚合和锦纶纺丝生产基地,解决这一化纤行业重要原料长期依赖国外供应的短缺问题,带动福建乃至全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打造产业升级版?

——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王永珍) “我省打造产业升级版,既要做大总量,又要优化结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做大总量,必须优化存量、优选增量。我省三大主导产业的存量如何优化?朱四海认为,电子信息产业要对上游微电子领域和下游应用领域进行有效优化。石化产业要向精细化工延伸,使得整条产业链实现乘数倍增的效应。机械装备业要加快推动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落地。

如何优选增量?朱四海说,去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落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关键在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旅游、物流和金融这三大服务业主导产业,有效提升其在GDP中的比重。

优化结构,涉及四类结构升级:

首先是动力结构升级。要从要素驱动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根据对成本敏感的纺织、鞋业、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对成本不敏感的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的特点,进行分类、分业施策。

其次是企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要做多企业,鼓励创业,并着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另一方面,要大力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能在国际市场上冲锋陷阵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三是市场结构升级。要将我省制造业产品在省内、省外、境外市场分布呈4∶4∶2的格局,调整为3∶3∶4的格局,更多依靠省外和境外市场来实现产能的释放。要在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做优国内贸易,做大做强国际贸易,让境外市场成为我省制造业产品增长的主要空间。

第四是行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问题。很重要的是要规避金融业过度分利和房地产业过度套利的行为,避免整个经济脱实向虚,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营商环境。

那么,打造产业升级版如何抓重点?朱四海认为,我省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一要抓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开放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

二要处理好区域分工问题。从去年我省省域经济结构来看,城市经济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已大大超过县域经济,要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做适当安排。同时,城市之间的分工也要安排好。

三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基本在县域,要依靠当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