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华人视线 > 正文
泉州:发挥侨力 扬帆海丝

2015-05-19 10:31 兰楚文 来源:闽侨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省侨办副厅级纪检监察专员涂建坤(右)参观归侨开的峇厘岛特色食品店

闽侨网5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兰楚文)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在中国的历史上,泉州是第一个面向海外的开放型都市。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海丝文化”是泉州人解不开的情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泉州正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海丝文化”成为了泉州灿烂的城市名片,也成为了世界了解泉州极其重要的窗口。

5月初,“走进侨乡、走进侨企、走进侨园”美丽侨乡行采风团在省侨办领导的带领下走进泉州,感受“海丝”起点城市的新风貌。

打造完美的归侨侨眷安居乐园

如果不是双阳华侨农场归侨事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陈进华告诉记者农场的过去,怎么也无法想象,眼前绿树成荫、楼房栉比的农场,当年却是一片荒凉。宽阔的水泥路、抢眼的“小洋楼”、衣着整洁的人们,无不昭示着双阳到处欣欣向荣,到处充满希望。

上世纪60年代,居住在印尼峇厘岛上的几百名华侨因印尼排华,由中国政府派船接回国,被集体安置在泉州双阳华侨农场的南山管区。由于对印尼语言与特色文化的持续保留,南山社区被喻为中国“峇厘村”。如今,五十多年的岁月过去了,许多归侨已从年少步入迟暮,但光阴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年龄样貌,更是归侨聚集区的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华侨农场下放泉州市管理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侨务部门更是不断给予关心和支持,率先将华侨农场归侨职工纳入医保、社保,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投入巨资改善了华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侨居造福工程”,安置归难侨100多户;指导华侨农场招商引资,走特色发展道路。“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想着要出去(国外),但现在去了两三天就都想着回来了。”身为印尼归侨的陈进华说,在华侨农场生活几十年的切身感受是“日子变好了!”

言谈间,记者感受到了双阳华侨农场的居民们对未来的热切期盼,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双阳,把资金投入双阳,让他们有机会带动归侨和归侨子女共同参与到发展印尼美食文化,打造印尼风情特色建筑的事业中,让人们在提起双阳时都能说一句“不用去印尼,到双阳就能感受到峇厘岛风情”。

如双阳华侨农场一样,归侨、侨眷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永春县城东部的桃城镇丰山村从一个“荒山村”变成了“美丽乡村样板”。据介绍,丰山村目前共有村民256户987人,海外人口却有5000多人,可谓“家家是侨眷,户户有侨屋”。这些丰山籍海外乡亲都十分热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累计向国内捐款已经超过了2亿元。“没有华侨,我们这个村子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庆先感慨说,要真正带着感情做工作,要做好华侨工作,让华侨感到自己的“根”从未断过。因此,依托丰富的华侨文化与传统的农耕文化,丰山村建设了华侨文化、农耕文化、中草药文化展览馆,宣传展示丰山村的生态文化、华侨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侨寄回的留声机、包裹,该村第一代出洋的古书、华侨在外的族谱,小到华侨的信、船票等,该村独有的华侨文化馆里展示了属于这个村子的华侨记忆。正是这些记忆,把丰山人的心与海外乡亲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

福建省侨办副厅级纪检监察专员涂建坤(右4)参观侨企

为泉州发展贡献华侨的一份力

“我的理想就是通过我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能认识泉州,知道泉州的好,到泉州来发展事业。”蓝天农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余祖瀚对记者说。出生在香港的余祖瀚,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系硕士,福建省第三批“百人计划”创业人才之一。2002年,他与弟弟余泽奇返乡,在泉州创办了公司。说起自己最早选择回乡原因,余祖瀚表示是为了继承爷爷的“祖志”。上世纪20年代,余祖瀚的爷爷就移居印尼,但他却始终情牵家乡,临终前,他交代自己的后辈“家在泉州,一定要回家!”

“泉州的环境好,空气好,水质好,社会治安也很好。”已经在泉州生活了十几年的余氏兄弟连用了几个“好”来形容泉州,他们已经爱上了家乡的生活,两人不仅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积极学习家乡的闽南语。余祖瀚说,作为“侨三代”他们认识很多华裔后代和海外客商,向海外朋友和同学推荐泉州便是他们在参加同学会、海外华侨联谊会时最常做的事情。“一开始朋友们总是疑惑为什么我们要留在泉州,为什么能在泉州呆这么久。我们都会现身说法,讲述我们在泉州发展的真实体会,邀请他们来泉州看看。这样不仅打开了我们的生活圈,也打开了泉州的‘朋友圈’。”

作为泉州侨资企业的代表,余氏兄弟已将植根于泉州工艺文化的巧克力工艺产品打入欧美各大主流超市,成为了美国姜饼屋的最大供应商。还在国内开了5家巧克力工艺DIY体验店,2014年公司纳税超过200万元,发展前景良好。余氏兄弟都说公司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洛江作为泉州新区愿意提供华裔新生代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发展,各级侨办也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一带一路’愿景给包括泉州在内的福建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如今身兼泉州市洛江区政协委员的余祖瀚相信,做好华侨下一代的工作,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后代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旅港乡贤苏千墅也是一名华侨后代,其父母辈爱乡乐教,垂范在前,苏千墅耳濡目染,秉承了恋祖爱乡之传统,投资家乡、助力家乡发展成为了他的理想。早在20多年前,苏千墅就开始在家乡投资建设,目前,由其所创办的马哥孛罗鸿福酒店已成为了晋江酒店的龙头企业。苏千墅说自己在家乡的发展非常顺利,政府对他们发展事业很是支持,“别人都问我有没有遇到困难,但困难我们真的没有遇到过”,也因此,苏千墅连连感慨“还是家乡好”。

苏千墅对晋江的贡献远不是只有投资而已,这位周身上下透出一股绅士气息的老人,已经为家乡捐赠了累计超过3000万公益善款。2008年,晋江市政府在华侨职校为苏千墅夫妇立碑,颁发了“晋江市捐赠公益事业功勋奖”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表彰他们为晋江公益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商贾云集的晋江,苏千墅是第一个被授勋的人,在晋江慈善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却说:“我捐赠不要求留名,我对家乡从来是无条件的。”在他看来,慈善不是一场宴会而是日常生活的饮食,需要量力而行且长期坚持。

今年四月,苏千墅又带领家庭成员回乡参加“闽侨精英故乡行”活动,“四世同堂”一起回乡“寻根”。苏千墅说自己每年都会带着后代回乡,“我要他们经常回来。回来了对祖国、对家乡的认识就会多一些,多来几次他们就会更爱家乡,那么有什么事情他们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苏千墅希望通过增进家族与家乡的联系和了解,培养新生代对故土家园的感情,让他们在家乡寻找投资机会,在慈善公益和其它方面继承父业,薪火相传。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侨乡行’真正的走进了企业,这让企业很暖心,也给了我们办企业的人很多信心。”特地从外地赶回永春来接受采访的香港奔达集团董事长杨华阳对美丽侨乡行活动评价颇高。2010年,一次偶然的出游让杨华阳来到永春,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环境、淳朴的民风都是他选择在永春办厂部分原因,而政府部门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却是决定性因素。“奔达的事情不过夜”是永春县人民政府和侨务部门对其的承诺,几年过去了,政府部门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办了不少实事。永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坚宏甚至表示侨务工作无小事,“要和华侨像朋友一样相处,要多思考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政府的态度感动了杨华阳,他说自己虽然不是永春人,但自己在永春办厂就必须在任何场合都为永春说几句话,为永春尽一份力。目前,奔达集团已形成集生产、贸易、研发、检测于一体的科技发展型企业。2000年,承办“国家花式纱线技术研发中心”,成为了国内纺织行业现有一百多家研发生产基地的第一家。

福建省侨办副厅级纪检监察专员涂建坤(左3)与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庆先(右1)交谈

服务好“海丝”起点城市的大小侨

“侨乡发展始终离不开华侨经济,华侨选择回乡投资建设是源于他们的家乡情结。他们捐赠家乡建设都是不求回报的,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谈及华侨,晋江市副市长丁峰发出这番感叹。据了解,泉州拥有海外华侨华人750多万,分布在129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全国重点侨乡第一。在泉州引进利用的1.3万余家外资企业中,侨港澳资金约占80%。服务好泉州大小侨,是泉州侨务工作者的共识,泉州市外侨办主任李卫平坦言,侨务工作想要有成效,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在“一带一路”新思路下做侨的工作,不能只想着让华侨投资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也要思考如何让华侨得益,实现共赢。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呼应省侨办“八项行动”,各级侨办在服务好泉籍华侨上下足了功夫,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加强侨捐表彰管理;做好华侨来泉定居办理工作;打造“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平台;深化“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策划发起海丝侨商、民商大会;建设泉州侨商银行;举办“海丝”品牌博览会……侨是泉州的市情,也是泉州宝贵的资源。

据泉州市外侨办纪检组长林志彬介绍,广大泉籍侨亲一直尽心尽力的支持着家乡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他们更是成为了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促进者和参与者。通过海外侨亲的牵线搭桥,马来西亚宝腾集团莲花汽车生产基地落户泉州,以马来西亚IOI集团为龙头打造的商贸综合体和以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区为龙头的教育地产综合体等大型项目拟在泉落地。匹克集团、安踏集团等侨资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截止2014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投资超过了53亿美元。泉州正以“侨”为桥,架起海内外联结的金桥和银桥,期盼能够借助“一路一带”战略春风,发挥侨力,让泉州这座古代东方大港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中,重新谱写“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壮美诗篇。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