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雄壮的武士旗操
东南网8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王敏霞)跨海来相会,共叙成功缘。连日来,数百位台湾嘉宾齐聚成功故里,共赴第八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之约。
今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围绕“英雄的弦歌,奔跑的时代”这一主题,两岸乡亲吃成功家宴、听成功故事、逛成功市集、走成功之路、拜成功史迹,共同缅怀民族英雄,研讨郑成功文化和郑成功精神的时代价值。
“郑成功是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我们应当以郑成功为骄傲,常思血脉相通之情,弘扬郑成功精神,两岸融合发展、携手合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党主席吴成典在文化节上的深情讲述,引发两岸同胞强烈共鸣。
郑成功祖籍南安石井镇。1661年,他从福建出发,挥师东征,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被殖民统治38年的宝岛台湾,使台湾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300多年来,郑成功一直作为民族英雄被两岸传颂,其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放射着时代的光芒。
吴成典说,郑成功兼具历史英雄、移民先祖、地方神明与神话人物的特质,在台湾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从大街小巷的成功路,到延平区、延平乡、延平郡王祠,再到成功小学、成功大学,民众把郑成功奉为“守护神”,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印记和影响力,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
活动中,许多台湾青年为丰富多彩的闽台郑成功信俗所“圈粉”。气势磅礴的二十四节令鼓、武士旗操,独具特色的大鼓吹、大鼓凉伞、宋江阵、成功船等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台青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或分享岛内亲友观看,或上传社交媒体向海外传播。
从小听着郑成功故事长大的台青陈志瑜,是台湾桃园一间成功庙的志工,第一次来到成功故里的他,通过实地走访,对“血脉相通之情”有了更深刻认识。在他看来,郑成功文化对于维系两岸民众的深层情感,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具有重要作用。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桃园开南大学青年教师余富盛对郑成功的《复台》十分熟悉。这次他带了几十名学生参加文化节,希望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大陆、真实的郑成功,以此为“台独”历史教材所抹黑的郑成功形象正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借助郑成功文化多开展一些校际交流,让两岸学子面对面交流交心,这是消除误解、增进友谊的好方法。”余富盛建议。
青年人的心声,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顺应了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
“一代代两岸同胞纪念郑成功,就是在不断汲取他留给后人的教益和启示,最重要的是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期盼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讲好郑成功故事,为两岸融合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泉州郑成功研究会会长洪自强说。
挖掘郑成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更好传承和弘扬郑成功文化,集智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是本次文化节的一大亮点。活动期间,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两岸近百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光辉典范,他在福建、台湾等地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国际郑成功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郑栋梁认为,两岸民众共同祭祀郑成功,大力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唤醒“两岸一家人”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极具必要性。
“郑成功文化是两岸融合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弘扬成功精神,可以增进两岸共同情感、促进文化交流。”台湾安平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郑道聪表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屯垦开荒、兴办教育、发展贸易,为台湾开发与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植于台湾人民心中。
抱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泉州郑成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顺情。在他看来,大忠大义的爱国精神、敢拼敢搏的开创精神、通洋裕国的海洋精神、爱民利民的慈悲精神,是郑成功精神在新时代的核心内涵,对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郑成功与海洋文化研究也成为两岸专家的关注重点。
“郑成功文化丰富了中国海洋文化,探索了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理事骆沙鸣认为,郑成功“通洋裕国”的海洋实践,弘扬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开放包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合作共赢的海洋文化精神,印证了“背海而弱、向海而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深海则丰、远海则达”,也促进了中华海洋文明与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
“新北金山承天宫每年都会举办海上巡香民俗活动,恭请‘开台圣王’神像出海巡安,再现了郑成功‘经略海洋、捍卫海疆’的壮举,赋予了成功信仰海洋文化的特质。”台湾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周芷茹说,作为中华民族的海洋英雄,郑成功身上凝聚了多元、共享、开放、拼搏的海洋精神,两岸同胞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郑成功文化,使其成为实现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