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探新路——2023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漳州展区见闻
2023-12-04 08:48: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赵锦飞 萧镇平 杜正蓝 黄小英
民众在拍摄蝴蝶兰。本报记者 王毅 摄 在水仙花展区,主播在介绍金色水仙花品种。本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1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萧镇平 杜正蓝 黄小英)11月30日至12月2日,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厦门和漳州举行,来自两岸的1500余家参展企业和2300多家采购商共谋农业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融合。 漳州是福建省最大的花卉苗木产区,也是大陆最大的海峡两岸花卉集散中心和对台农业合作基地,去年花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84.15亿元。与台湾一水相连,漳台两地生态环境相近,花卉合作大有可为。在2023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期间,两岸700多家花企面对面交流,共觅美丽商机。 在“融合发展”展台,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影。以好吉利、米歇尔、青梅竹马等几十种蝴蝶兰新品种和观叶植物为素材,宝岛台湾为前置主景观,以福建为背景,凸显了“融合发展”的主题。 “这盆作品叫‘两岸同根生’,大的这棵月季象征祖国大陆,边上小的这棵月季象征宝岛台湾,他们的根紧紧连在一起,永不分离。”在精品花卉展区,福州好丽来园艺有限公司展出的作品“两岸同根生”引来许多游客的围观拍照。 “这次我们带来了数十种各具特色的月季,希望通过花博会这个平台与台湾花企花农对接合作。”福州好丽来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说,台湾在花卉培育、种植方面具有优势,福建正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面对大陆广阔的市场,期待与台湾同行携手打造一条月季花卉产业链。 在毗邻的插花展区,两岸花卉文化交流共通试点作品展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两岸花艺师以枯木、竹编、铁艺等设计创作的插花作品让人啧啧称赞。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配合将其稳固的器材,经过艺术构思加以插摆,以表现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此次作品展邀请到5位台湾花艺师前来交流。”作品展负责人陈荣顺介绍,此次作品展与插花花艺大赛同步进行,旨在推动花卉文化交流,共同商议中式古典插花的评定标准,促进两岸插花设计与花卉精深加工的发展。 台湾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带来了名为“坐看天地”的作品,只见门与占景盘错落搭配,菊花、松柏点缀其中,寓意天人合一。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初次来大陆,30多年来,王国忠一直致力于中式插花艺术的推广,培养出了30多名大陆弟子。“中式插花艺术的根脉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以花观心,中国花艺受到了市场关注。两岸业者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拓展插花市场。”王国忠说。 走进1号展馆洋兰展区,五颜六色的蝴蝶兰千姿百态、美丽娇艳,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这次我带来参展的蝴蝶兰明星278很出彩,获得2023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农商杯蝴蝶兰竞赛银奖。”大扬兰园负责人洪川智是一位台胞,2018年他来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创业,专注于蝴蝶兰种苗研发。 “蝴蝶兰适合在15℃~30℃的温度下生长,漳州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洪川智说,他先后培育出台海彩虹、鸿运财神等多个新品种,目前这些新品种已在大陆市场推广销售。 和洪川智一样,台湾兰花育种者协会名誉理事吴福顺也长期专注于蝴蝶兰种苗研发。在吴福顺看来,人们对于蝴蝶兰的喜好一直在发生变化,例如近年来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小盆栽,9厘米盆种植的蝴蝶兰最为畅销。因此,新品种的研发一定要聚焦市场,理解消费者需求。未来,他希望两岸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做大蝴蝶兰产业。 蝴蝶兰产业发展只是漳州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2006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来自台湾的黄瑞宝在漳浦投资创业,创立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攻蝴蝶兰新品种的研发与创新。如今,该公司拥有智能玻璃温室1万平方米、无尘净化组培车间1700平方米,拥有3000多个蝴蝶兰品种,是目前大陆最大的蝴蝶兰种苗研发企业。 “你们看,这是采用纳米技术,结合染色技术制作的喷绘彩色蝴蝶兰,还有染色蝴蝶兰切花,产品更加多元化。”台湾世贸农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泰说,此次应黄瑞宝的邀请来参加花博会,就是想在大陆落户、寻找合作商机。 花博会上,来自台中的兰农许传辉带来了7盆国兰参展。“养兰修身养性,这也是中国人爱养兰花的重要原因。” 12年前,许传辉从建筑行业转行到兰花行业,如今在漳州扎根乐业,发展了13个兰花种植大棚。得益于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营销手段,他和漳州本地兰农们的兰花畅销大江南北。 漳州市副市长兰万安对下一步合作构想进行了推介:“我们将积极推动更多的台湾优质花卉苗木经营主体‘在漳州安家、在漳州立业、在漳州发展’,漳台双向互动,共同促进花卉苗木产业‘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在会上介绍,在大陆14个省建设的2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入驻的台资企业有854家,占比超过50%,永福高山茶、仙游甜柿、钦州大蚝等成为两岸家喻户晓的品牌。“我们将吸纳更多台胞台企参与,提供更好政策咨询、技术交流和服务保障,扩展交流途径,畅通两岸长效常态联系合作通道。”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