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海峡评论> 正文

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大有可为

2020-08-08 13:29:51作者:李秘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作者: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李秘

民进党上台之后,不断破坏两岸关系,台海形势变得严峻复杂。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让两岸交流几乎陷于停顿。当此台海形势严峻、两岸交流低迷的时刻,上海与台北在7月22日以线上方式举办了“2020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这是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两岸最重大的交流活动之一。双城论坛能够顶着巨大压力破浪前行,无疑为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给当前两岸关系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后疫情时代,两岸更需要彼此交流。新冠肺炎给世界和地区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同时也给当前两岸关系带来全新的课题和挑战。今年台北-上海城市论坛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两岸第一次共同回应这些挑战。论坛的主题是“城市防疫智慧经济”,突出了未来台北和上海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常态化防疫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二是大力推动智慧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今年的双城论坛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分别是“卫生医疗”、“产业经济合作”、“区域治理与合作”、“智慧交通”。这些都是当前两岸需要共同探讨、合作处理的紧迫问题。

双城论坛的举办充分显示,在后疫情时代,为了推进两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我们都需要两岸交流。特别是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为了台海和平稳定,更需要两岸交流。

第二,后疫情时代,两岸民众更希望增进交流。今年上半年,尽管遭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两岸贸易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升。据大陆海关总署7月14日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26.7亿美元,同比上升7.8%,其中,大陆对台出口274.2亿美元,同比上升7.9%;台湾对大陆出口852.5亿美元,同比上升7.7%。

但是民进党当局为了追求“台独”,挖空心思阻挠两岸经济社会交流,千方百计想要切断两岸情感连结。去年,台湾当局制定“反渗透法”,为两岸交流设置障碍。今年武汉暴发新冠疫情之后,民进党当局又借机污蔑大陆,挑动“民意对撞”,利用疫情图谋“台独”,引入外部势力与大陆对抗,致使两岸关系高度紧张。

面对这种形势,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双城论坛上呼吁,“交流比断流好,合作比对抗好,‘一家亲’比‘一家仇’好”。在各个分论坛上,各位参加者相互讨论,热烈互动,欲罢不能。交流的气氛不仅没有受到在线交流的限制,而且甚至比以往面对面交流还要热烈。这说明,两岸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台独”势力,都不能阻止两岸交流。恰恰相反,在两岸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两岸民众相互交流的愿望反而更加强烈。他们都希望通过交流,缓和紧张形势,找到未来发展道路。

第三,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的空间更大。双城论坛从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11次,在这11年里,也曾经遇到过不少挑战,但都没有让双城论坛中断。特别是今年,双城论坛遭遇民进党阻挠、新冠疫情未平的双重压力,最后仍得以在7月22日顺利举办。那么双城论坛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它为什么能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双城论坛始终把市民福祉和城市发展需要放在首位。从2010年4月上海与台北举办第一次城市论坛开始,就聚焦于民生需要问题,聚焦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逐步在教育合作、医疗卫生合作、体育赛事和训练合作、社区治理交流、公务员观摩交流、智能城市合作等领域累积了一系列共识,并且逐一落实。市民能够看到交流的具体成果,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全力支持。这是双城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下去的奥秘,也是在今年能够突破新冠疫情和民进党阻挠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论坛上,上海与台北聚焦“城市防疫智慧经济”,不仅交流了双方在防疫方面的经验,更以“智慧经济”为主题,着手开始后疫情时代的合作。这正好契合上海与台北需要共同面对、甚至也是两岸需要共同加以对待的重要议题。

事实上,在疫情的催化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在有效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如何推进经济转型,以便在后疫情时代赢得发展先机。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两岸如何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实现两岸融合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两岸彼此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办法。可以说,新冠疫情未平、台海形势紧张,给两岸交流带来挑战,但同时也给两岸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目前两岸关系低迷的情况下,上海与台北共同举办了双城论坛。它显示出,在当前形势下,两岸城市交流、民间交流仍然有着客观实际需求,更有强劲的现实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只要两岸同胞抓住时机、抓准议题全力推动,就一定能够突破目前两岸关系低迷的状态,开启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新局面。(完)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