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两岸青年走进福建感受民俗 增进友谊

2019-07-18 16:03:56 杨伏山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中新网厦门7月18日电 (记者杨伏山)“快看!年轻的惠安女。”由两岸青年走进福建交流团两位成员打扮而成的“惠安女”,一亮相就吸引了忙着拍摄的同学们的眼光。

17日,“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走进福建”活动最后一场,来到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两岸青年在这里共同感受闽台生态文化村的魅力,体验闽南香道文化。

去年就报名参加交流活动、却因身体缘故未能成行的台湾同学林泱馥,此次如愿以偿来到大陆,将自己打扮成为惠安女,现场体验捕鱼织网的惠女生活,引起交流团成员喝彩,自己也兴奋不已。

当交流团一行走进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参观院前社闽南民居,刚进村口,台湾同学纷纷惊叹说,“这里的房子和台湾好像,感觉像到家了一样。”

作为闽台生态文化村,院前社散落着“大夫第”“学仔埕”等39栋闽南古厝。

两岸青年近距离观察闽南古民居的瑰丽细节,似曾相识的元素引起了台湾同学的共鸣。林信安说,在台湾也有相似的民居,“我舅舅家的房子也是这样。”

穿行在狭窄迂回的老街巷,台湾同学程映元脱口而出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里浓郁的台味村庄风格,让来自台湾的同学们倍感亲切。

遇见住在这里的老阿婆,大家忙不迭地用乡音与阿婆拉起家常。

老阿婆告诉同学们,村里有些老人仍然住在这些老建筑里,只是“担心房子太久没人住,会坏掉”。驻守老人一席话,让同学们感慨万千,纷纷用镜头将画面定格。

在一栋匾额为“大夫第”的古厝,传统制香技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建兵向同学们介绍说,院前社不仅是保生慈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还是颜氏族群聚居的古村落,“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

两岸青年纷纷在这座记载着两岸亲缘的建筑前合影留念。

“两岸青年走进福建”是“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之一。主办方介绍说,过去几天里,来自两岸暨港澳的70名大中学生以“一对一”方式组成团队,走进具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俗文化的闽南、陕西关中地区以及陕北、贵州和北京进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历时10天。

其中,福建团为首发团队,走进泉州、龙岩及厦门等地,通过实地游览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近距离接触泉州花灯、南音、木偶戏等文化瑰宝,用摄影作品反映多彩福建、美丽民俗的同时,感受闽南地区独有的民俗风情与闽台血浓于水的深厚渊源。

18日,三支团队的青少年还共赴北京继续开展交流活动,并在北京举办年度摄影作品总决选暨颁奖典礼。

“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指导,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创价学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澳门基金会联合主办,人民政协报社、华侨大学协办。

从2016年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两岸暨香港有关机构先后组织两岸暨香港地区百余名青少年走进陕西、北京、福建等地,开展包括参访交流、摄影作品总决选及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得到两岸和香港合作机构以及青少年的好评。(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