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现场气氛热烈。本报记者施辰静 摄 比赛结束后,何艾丽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刘深魁 摄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彭城是哪些姓氏的郡望?今地名叫什么?”“在台湾和厦门姓氏排行榜中,名列前两位的是哪两个姓?郡望分别是什么?”“福建先民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同宗同名相连结的村落。请说出与台湾彰化大村乡黄厝村相连结的厦门同名村。”…… 有趣的考题,精彩的回答,让演播大厅里的观众禁不住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 7日,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在厦门开赛。竞赛分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两个组别,两岸各8支队伍参赛。竞赛项目丰富多彩,包括“闽台同根:姓氏知识个人必答题”“闽台同根:姓氏知识团队必答题”“汉字千载:特殊姓氏读音听写题”“姓氏花絮:姓氏郡望抢答题”“追根溯源:姓氏小故事演讲赛”等。 “台湾有一句俗话叫‘吃果子拜树头’,意思是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台湾指导老师蔡淑敏说,她在上课时常常拿这句话来教育学生。她告诉记者,台湾青少年很乐于参加类似的知识竞赛,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追根溯源、纪念先祖和回归血脉原乡的行为,也是对姓氏文化知识以及中华文化的一种自觉传承。“可以说,姓氏和血脉,让两岸青少年有了共同的根和魂,他们也注定会越走越近。” 当日8时许,大学生组比赛开始。演播大厅里,4支台湾大学生代表队与4支福建大学生代表队同台竞技。只见选手们个个沉着冷静,耳听主持人口令,手握抢答器,积极抢答每一道题。选手们“你来我往”,气氛紧张又热烈,充分展现了炎黄子孙的风采。 宋珈骅是蔡淑敏老师指导的学员,在“追根溯源:姓氏小故事演讲赛”环节,他向观众献上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即席演讲,将自己家族三代的故事娓娓道来,话语间充满了对大陆祖地的浓浓乡愁,最终得到90.14的高分,获得个人赛三等奖。 “我爷爷从小就告诉我,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我的祖先来自泉州,我想在这次比赛后,能够去祖地寻根,了解更多的家族故事。”宋珈骅说。 “人们都说‘树有根水有源’,我的根就在大陆。虽然我的父亲是美国人,但我也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台湾选手何艾丽是一个混血儿,从小在台湾生活长大的她,在阿公阿嬷的言传身教下,很早对自己的姓氏和中华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她带来的寻根故事赢得满堂喝彩。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比拼,厦门大学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何艾丽摘得大学生组个人赛桂冠。虽然场上的比赛结束了,但由姓氏文化牵起的两岸青少年的友情故事还很长。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