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6月5日厦门讯(记者 王怡然) 6月5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举行。17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气象、水文水利、海洋、环境、消防、民航、经济等业界、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专家、青年以及基层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气象交流,惠泽两岸民生”的主题,共商气象服务两岸民生大计,共谋提升两岸防灾减灾水平与趋利避害能力。 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光远、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台湾大学教授周仲岛等出席论坛。论坛由福建省气象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潘敖大主持。 福建与台湾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都容易遭受台风、暴雨、干旱、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相似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事业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两岸气象业界在技术、人才、灾害同防等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2017年中国气象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特别强调要深化两岸气象科技合作交流。台湾气象界专家学者也经常为福建基层预报技术人员培训授课。2017年厦门市气象局派出年轻预报技术人员,到台湾大学开展短期学习交流,这是两岸融合发展在气象领域的生动体现,同时两岸气象界在气象灾害同防方面也有密切合作,尤其是厦门与金门的天气预报服务交流已经进入了本地气象预报常规业务流程,仅2017年厦门市气象台就为金门提供了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方面的产品上千份。此外厦门、金门双方还不定期共享气象灾情以及强对流天气实况。 李德金在致辞中说,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气候特点相似。多年来,闽台气象界通过频繁的交流互访、深入的研究互动,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别是借助民生气象论坛这一平台,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播先进的气象理念,共同探讨更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提升两岸民生气象服务能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推动两岸气象界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努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余勇表示,海峡两岸“地缘相近、气缘相通”,在气象科技交流共享上成果丰硕。本次论坛聚焦短时临近气象预报预警、气候预测和卫星、雷达、数值天气预报应用技术,以及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成因以及相关机理分析,交流生态气象服务,分享防灾减灾救灾经验,将推动两岸气象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加强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努力提高两岸气象科技创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能力,科学防御各种气象降灾,保佑两岸百姓的生命、生产、生活,是两岸气象同仁的共同心愿和追求。” 周仲岛说,两岸气象唇齿相依,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海峡论坛这个交流平台非常好,他本人每届都参加,可以说全程见证了两岸“和谐发展、幸福两岸”的真谛。“我非常感谢这个交流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的举办非常有必要性。它让我们两岸气象界人士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有效回馈科研的发展、作业的精进以及技术的突破,有效扩大实质效能,惠泽两岸民生。” 周仲岛对论坛加强两岸青年学子的交流表示赞赏,希望持续深化交流,促进论坛更有效的发展。 论坛上,南京大学谈哲敏、厦门大学曹文志、台湾大学周仲岛、台湾文化大学纪水上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据了解,作为两岸气象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桥梁,“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自2012年首次在高级别的“海峡论坛”中筹办气象科技交流分论坛以来,今年已是第七届,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气象交流最具影响力的平台。本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以“创新形式、增强实效、扩大影响”为目标,注重加强体验式交流和互动性探讨,分享两岸各自最新的气象及应用科研成果。此外,开展“两岸气象青年汇”活动,鼓励两岸青年学子进行思想碰撞,通过业务交流和文化考察的方式,促进两岸青年相互学习,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加深两岸气象青年的感情。(完)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