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佛医肇兴,两岸交流添热点--第二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在厦门举行

2018-04-11 07:49:44 周思明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我来说两句

第二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期间,与会高僧为两岸民众祈福。 吕明 摄

东南网4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调“心”理念切合当下

8日,石室书院嘉宾云集,来自两岸宗教界、医学界的百余名高僧和知名专家济济一堂,聚论佛医发展。“没想到短短两年内,佛医论坛就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作为论坛主要推动者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良松感慨地说。

李良松先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林昭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在文献典籍中埋首躬耕,整理佛医理论,其学术成果在专业领域中独树一帜,却没能引起广泛关注。为何近几年,佛医成为两岸医疗健康界热点?

“这是因为佛医呼应了当下需求。”石室禅院药师佛道场住持、石室书院院长忠明法师认为,佛医提倡从身、心、灵三方面调理健康,关注心灵与身体的关系,这一特色呼应了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对心灵慰藉的需求,与“大健康”理念一致。此外,佛医理念也体现了佛教对戒律的重视,注重从行为习惯上规范人们的饮食起居,有助于遏制现代社会生活不良习惯引发的病症。

“佛医可以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给病患提供更多的选择。”在论坛现场,众多两岸医学专家都对佛医的医学价值给予高度认可。陈可冀院士表示,佛医学的历史典籍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并且十分重视医者的道德修养建设,具有启发人心、教化社会的功能,是一门系统、全面的学问,“在可见的未来,佛医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承载更多人文期盼

除了医学方面的价值,佛医凭借其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济世利民的社会价值,也牵动了两岸人文、宗教、慈善界的共同关注。

为了参加本次佛医论坛,台湾海明禅寺的明光大和尚推掉了佛诞节庆典等重要活动。他表示,佛医跨越了宗教、医药、学界的边界,可以让大众和医疗界、宗教界都来关注中国传统医药,让两岸更亲、更和,“这是众生之福”。

从本届论坛的主题——“中华医药文化复兴”可以看出,佛医承载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和期盼。林昭庚认为,佛医不仅仅是宗教界和医学界的事情,而是“要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来理解”。

“台湾我去过11次。两岸是一家人,应该推动这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陈可冀表示,海峡两岸佛医论坛有助于推动两岸宗教、中医和文史学界交流合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论坛,它还有广阔的提升和展开空间。“关于文献的、医学的、宗教的议题,现在都在一起讨论。今后可以专门组织临床方面的交流,让佛医重新为临床服务,实现真正的复兴。”

促进两岸中华医药文化交流

现代佛医学的发展,同福建的渊源颇为深厚。

作为松溪人,李良松推动现代佛医事业发展的起点就在福建。从1993年5月开始,他先后主持并参与了福建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佛教医药研究会的创办,并发起国际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和全国佛教医药学术会议。

而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被国台办列为今年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作为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和举办地,位于厦门海沧的石室书院于去年获批成为全国第56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李良松表示,这一方面是得益于海沧是大陆首个台商投资区,在两岸交流交往方面具有独到的引领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石室书院在推动两岸交流、传播复兴佛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忠明法师介绍,作为药师佛古道场石室禅院创办的文化机构,石室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两岸在佛医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石室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合作,邀请两岸知名专家开办了“中华佛医高级研修班”。

“我们希望以两岸佛医论坛和佛医学为抓手,促进两岸中华医药文化交流。”李良松表示。

链接

佛医学(医方明)是指以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四大、三学等佛学体系,以悟证论治、调理心神、注重饮食为特征,以身心灵调理与诊治并重为特色,最终达到人体身心内外环境全面协调的佛教医药学。

佛教与医药有着不解之缘,佛教普度众生的情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医药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健康除了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灵,佛医的特色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身体和心灵上医治人们的疾病。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佛医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系统,还留下了浩瀚丰富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