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台湾两位记者冲破台湾当局禁令到大陆采访,同年台湾老兵“登陆”探亲,两起事件在两岸关系互动史上具有高度的突破性指标意义。一是首开了两岸自1949年隔绝以来,台湾媒体赴陆采访的先例,另外则是从整体上打破了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为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后续两岸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面向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了良好开端。如今30年过去了,回顾两岸开放交流30年来的这段不平凡历程,个中呈现出何种特征,其影响因素几何?两岸交流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展望未来的两岸交流与互动又有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一、两岸30年交流互动显现五大显著特征: 纵观两岸开放交流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在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交流层次不断提升,从民间上升至官方。在两岸交流互动的这30年里,由于受台海局势及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两岸间的交流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往来逐步上升到官方互动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民间驱动,官方因势利导”成为早期两岸互动的突出特点。以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有限度地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为例,其背后台湾民众尤其是老兵及相关团体的推动,对当时的台湾当局构成了不小的压力。在这股由民间形成的强大驱动力的影响之下,台湾当局调整了相关政策,准许台湾民众“登陆”。而大陆则乐观其成,积极配合,“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让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最终落地与成行。而后,台商大举“西进”,在大陆投资兴业,掀起了投资热潮,对于当时大陆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大陆则为台商在大陆发展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两岸交流的早期,在类似上述民间行为驱动之下,高层因势利导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正面助益。 另一方面,随着台海局势的逐步演化,“高层积极作为,推动两岸深层交流”的阶段特征逐渐得到了凸显。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双方先后成立两岸两会,建立沟通管道,不断累积互信,并达成作为两岸互动共同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于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汪辜会谈”,尽管后续互动几经波折,然而两岸高层的积极作为对于推动两岸双方各个层级的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方面的正面效益,在2008年国民党上台后,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两岸两会中断9年的制度化协商机制,至2015年共进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有利于两岸关系诸多领域发展的23项协议。期间,两岸先后推动全面三通、陆客赴台组团及个人游等等,两岸在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多个领域交流与合作均得到大幅推进。而在两岸互信不断累积与夯实的基础上,两岸双方的互动层级不断提升。比如,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突破性互动及互访,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等等。两岸开放交流30年以来,两岸双方互动的层次历经了从民间到官方的演变过程。 其次,交流主体加强互动化,从单向演化为双向。在两岸开放交流30年里,互动的角色主体从台湾方面的单向交流,逐步演化为两岸双方间互动的强化。以两岸新闻交流为例,1987年9月台湾《自立晚报》两位记者首次到大陆采访,到1991年8月新华社及中新社记者因“闽狮渔事件”赴台采访,两岸新闻交流双向交流由此展开,后续两岸互派驻点记者,以及相关机制的常态化等等,双方在新闻方面交流的互动化得到了加强。再比如,从1987年开启的台湾民众“登陆潮”,到2008年及2011年大陆先后开放赴台团体游及个人深度游,两岸在人员大规模往来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与此同时,从早期台商到大陆投资兴业,再到陆企、陆资赴台投资合作等等,两岸在诸多领域的双向互动不断得到加强。 再次,交流形式不断机制化,从非正式过渡为正式。比如两岸两会从早期为特定议题或事件展开互动,到后续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协商谈判机制;国台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在取得突破性互动并实现互访后,稳步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两岸联系沟通协商机制由此得到大幅提升与进一步巩固。另外,诸如两岸的人员往来、新闻交流、经贸文化互动以及共同打击犯罪等等领域,也经历了类似的从非正式到较为正式并形成机制化的发展过程。 第四,交流广度从点到面,不断拓展。以通航为例,两岸经历了货轮经第三地间接运送货物,分阶段开放通航到福建厦门港与台湾高雄港直接通航,再到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金门马祖等地直接往来的“小三通”,两岸民航台商包机从首次对飞到首次端午包机,包机的班次及地点不断扩大,以及两岸海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实现全面三通的发展过程。另外再比如,在赴台游方面,不管是团体游还是个人游,都经历了从沿海或重点城市先行试点,而后不断扩大推广的历程。在30年交流过程中,两岸互动的广度由点到面逐步推进,不断拓展。 最后,交流程度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在两岸各个领域与层面的交流互动中,有如党际、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交流的程度均历经了渐次深化的发展过程,尽管在特定阶段与时期,也曾遭遇阻碍乃至出现倒退现象,但总体而言,互动的程度不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对于两岸各个层次的交流与互动,对于不断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理解及认同均产生了正面的效益。 |
相关阅读:
- [ 12-05]海沧“两岸义工志愿行”入围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提名
- [ 12-05]第九届"重庆·台湾周"6日开幕 500名两岸嘉宾将参加
- [ 12-05]两岸和平发展研讨会在澳门举行 聚焦国家民族认同与青年发展
- [ 12-05]两岸亲子共度运动会 台湾幼师点赞大陆幼教氛围
- [ 12-05]“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