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从“我要回家”的老兵到“家在两岸”的陆配

2017-11-25 15:30: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 题:从“我要回家”的老兵到“家在两岸”的陆配

新华社记者赵丹平 刘刚 张钟凯

“今生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30年前,台湾一群大陆籍老兵凭着决绝的信念,冲破阻隔两岸近40年的藩篱,争取到返乡探亲的权利,也为两岸恢复交流打开了一扇门。

喊出这口号的,是祖籍湖北房县的老兵何文德,当年“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发起人和会长。他嘶哑着嗓音振臂疾呼的影像,和老兵们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在台湾街头抗争的场景,后来被收进纪录片。每次播放时,总令人唏嘘不已。

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老兵的抗争随时面临危险。当年促进会顾问王晓波回忆说,有人投书报章呼吁开放返乡探亲,结果被判刑5年。老兵黄广海通过香港给大陆亲属写信,被判刑12年。

“连拍摄抗争都很危险。”当年促进会发言人杨祖珺保存的影像资料中有这样的场景:一名男子挡住摄像机镜头,质问拍摄者“谁让你拍的”“你们有没有申请过”。

即便开放探亲后,当何文德和杨祖珺带着首个“台湾返乡探亲团”启程赴大陆时,不安仍笼罩每个人心头。1988年1月14日,18人团队从台北出发,准备转道香港前往大陆。行前一天,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去世。

“那天岛内气氛是低迷、恐惧、怪异的。”杨祖珺回忆说,行前她将重要档案和证件整理妥当,嘱托母亲,如果自己被抓,要照顾好儿子。

探亲团老兵,除何文德外都孑然一身,很多人一贫如洗,机票钱都凑不出来,经费是杨祖珺募集的。转道香港的两天,探亲团住在九龙一家廉价的“迎宾馆”里,房间简陋还不隔音,走廊上轻微的脚步声听得一清二楚。

杨祖珺清晰地记得,进入大陆前一天,直到夜里一点,仍听见其他房间有压抑的啜泣声。“何文德几乎没睡,其他人也是熬到早上才勉强睡了一两个小时。”

探亲团抵达广州后,没有第一时间解散,而是集体飞往西安。“老兵们虽然思乡心切,但还是要先去祭黄帝陵。”杨祖珺说。

“这代表祭拜中华民族祖先的意义,我们不只是回家探亲而已。”王晓波说,虽然他没参加首个探亲团,但为探亲团撰写了祭黄帝文。最后一段写道:“大劫未了,太平难期;愿我先祖,佑我华胄;同室止戈,永弃相残;再结同心,光大中华;千秋始祖,其来尚享。”

在杨祖珺看来,由于“三不政策”的存在,当时两岸处于隔绝状态,“老兵们对回家的向往,代表着社会底层期盼两岸来往通行无阻”。

“如果没有这个期盼,不会有人在高压的时代背景下,冒着生命危险搞这个运动。”杨祖珺说。

轰轰烈烈的返乡探亲运动,打碎了阻隔两岸的坚冰。自此,一批批大陆籍老兵踏上了归途,不少人年过半百却仍未成家,探亲之旅就成了相亲之旅。那些嫁给老兵并随之来到台湾生活的大陆女性,后来在台湾被称为“大陆配偶”。

那时,大陆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台湾则是“亚洲四小龙”之首。早年来台的大陆配偶回忆,很多人确实主要考虑经济需求而非感情因素。早年陆配以女性居多,老夫少妻现象很常见。

“20多年前很多大陆新娘嫁来时,对台湾情况并不了解。本人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夫家善待还好,如果碰上不好的人家,就真很可怜,那时陆配离婚率也比较高。”嫁到台湾已20年的周灵芝是湖南人,生于1947年。第一任丈夫因病过世,第二任丈夫是1949年来台的山东籍老兵,今年已92岁高龄。

“刚来人生地不熟,除丈夫外举目无亲。”周灵芝说,那时台当局对陆配的政策很苛刻,“我们没工作权,没健保卡,每半年必须回大陆一次,平时还常遭警察盘问”。

1994年嫁到台湾的上海姑娘孙红文,从和丈夫恋爱到结婚生子,一路都在奔波。“那时的政策是可以在台湾生孩子,但从孩子出生算起,满两个月就要离开。”她说,后来政策有所松动,可以到台湾探亲,但只能停留3到6个月。

“当时要转机香港,好辛苦。我带着孩子,背着奶瓶奶粉、大包小包,这样来回跑。”这种情况持续到孩子三岁时孙红文可以在台湾长期居留才结束。

早期来台的大陆新娘中,周灵芝和孙红文都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随着台当局对陆配的政策有所改进,后来到台湾的陆配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不过,在嫁到台湾已10年的李采恩看来,陆配在台湾不仅是住下来,还要把日子过得更好。

“虽然政策有改进,但会感觉到台湾不希望陆配得到积极发展。”李采恩说,比如开放就业和学历认证步伐缓慢,许多陆配的学历在台湾不被承认,不能申请到较高层次的工作,只能在加工业企业、低端服务业就业,做小生意,或在自家企业工作。

李采恩本科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刚嫁到台湾时,也经历过孤独和举目无亲的痛苦。现在,她和其他陆配成立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艺术团。

李采恩说,对陆配来说,想对当地社会有贡献,既希望大陆好,也希望台湾好。但现在陆配只能“自己帮自己”,上街呼吁一下,政策就松一松,挤牙膏一样。“台湾当局应该心胸更开放一些。”

说起在台湾的生活,5年前随丈夫来到台北的湖南姑娘龙梅难掩失落。她现在有自己的工作室,教古筝演奏。她说,在大陆的一些师姐妹已拥有连锁培训班,收入比她在台湾高。在台湾,喜欢民族器乐演奏的人很少,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现在申请来台的人少了,都觉得这不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

据台方统计,两岸开放交流以来,与台湾民众结婚的大陆配偶累计约36万人。但直至今日,陆配一些待遇还不如外籍配偶。比如取得台湾身份证年限,外配需4年,陆配却要6年。

“对新来台湾的陆配来说,还面临子女教育问题。”李采恩一双儿女都在台湾读小学,所学课本让他们无法对“国家”有清楚概念。女儿曾说:“妈妈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

日前,在台北举办了一场纪念两岸交流30年活动,李采恩特意带儿子参加,让他听听大人的回忆,了解两岸真实的历史。“如果他们这一代受到不好的影响,那我们的前辈,还有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就白费了。”李采恩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