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海峡评论> 正文

蔡英文当局要想挽回民调 先治两产业沉痾

2017-09-11 09:53:40台媒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林晨我来说两句

台湾《中国时报》10日发表社论说,蔡英文对新上任的台当局“行政院长”赖清德提示7项任务,包括产业创新、执行“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强化劳工安全及福利、能源转型及落实“非核家园”、税改、长照及托婴计划、强化发展整体规划等,对不熟悉财经的赖清德而言,都是严厉的挑战。要顺利执行并达成目标,须靠适任的财经团队及民间部门的信心。

台湾最新公布8月出口金额达277.7亿美元,年增率12.7%,是3年来最佳表现,“采购经理人”也对制造业未来半年景气看好。大环境看似对执政团队有利,但就长期而言,不但制造业危机重重,采购经理人同时显示,非制造业“紧缩”现象更是警讯。非制造业紧缩将导致投资缩手,就业与消费就会受到波及。深入了解制造、服务两大部门近年的发展,当发现问题的严重,赖清德行政团队必须诚实面对,对症下药解决两大引擎的沉痾,才有机会完成蔡英文托付的终极任务。

该社论又指出,制造业景气被采购经理人看好,是因为国际制造业景气回升,特别是苹果和三星新机上市,岛内供货商们乐观期待将带动出口提升。然而,这种生产模式却长期存在两大隐忧,一是产业高度依赖国际景气和少数个案商品,让台湾景气必须看国际经济脸色,且波动幅度过大。二是产业成长的利益也过于集中、不利于所得分配。景气好时,得利的“科技新贵”们经常以炫耀性消费激起庶民的怨怼,造成施政困难和民主的风险。

其次,是所谓“红色供应链”对制造业的冲击,在大陆全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之下,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当大陆电子信息业的供应体系越发完整、竞争力越强之后,台湾这些依赖代工的信息厂商如何发展,甚至如何存活,就会是生死交关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台湾官方和多数企业仍在得过且过、束手无策。面对美、日制造业附加价值率高达37%和35%,台湾却仅达29%的窘况,官民也无突破现状的良方。台当局“五加二产业创新”和“前瞻”两大方案花费巨大,但对制造业附加价值率的贡献,并未着墨。

其三,包括工总、外侨商会等持续反应的“五缺”问题(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技术),虽然台当局一再重申努力解决,但距离企业界需求看来还存有相当差距,全台大停电更让不缺电的保证破产;不仅让疲乏无力的投资继续恶化,也可能让企业在特朗普普“投资美国”的号召下,持续离开台湾、转进美国。

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更大。服务的内含主要来自民间消费,按理说,它应该随社会保险制度趋于完善而提高在经济生产中的贡献,例如美国7成国内生产来自民间消费,但台湾民间消费占比却长期维持在6成无法提升,其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也从2010年的2%降到目前1%左右。这极可能是因为台当局未能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可信赖的“长期照护”等措施,而让民众不敢提高消费。而在近来“一例一休”、陆客减少、年金改革等负面发展下,可预见的冲击将会更大。

该社论表示,但比起制造业的波动,服务业不振对市井小民冲击更大。随便问个出租车司机或商店,都会说他们的业绩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其中,的确有一部分属于被“电子商务”取代的产业转型,但不可否认,实质消费萎缩的冲击颇大,且在持续发酵之中,导致台北东区店面租金下滑、店家关门,品牌相继撤出台湾。提高基本工资后,许多业者也会减少雇员,甚至退出市场。

可是,台当局行政团队中的“财经部会”首长,几乎没人真正懂得服务业,“国发会”和“金管会主委”都是法律专业、台当局经济部长”是工业局老臣,身负经济成长重任的服务业长久以来都无法获得长官“关爱的眼神”。缺乏真正专业主管的后果,造成台当局近年许多产业政策,特别是针对服务业的,经常是“择优奖励”式的锦上添花,无法普遍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以上问题不解决,蔡英文的民调也就只能继续谷底盘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