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海峡两岸> 正文

“第十八届京台青年交流周”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

2017-07-04 07:38:55齐昕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林晨我来说两句

中国台湾网7月3日北京讯(记者 齐昕)“ 第十八届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动于2017年7月3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本活动将在一周时间内,通过文化体验、青年交流、青年联谊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台湾青年多层次、多角度的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体验大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成果,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京学习、实习、就业、创业。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北京市台办主任王力军、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郭文杰、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关忠良、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徐志宏及海峡两岸青年民意企业家协会理事长杨镇浯等各界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在致辞中,王宁欢迎台湾同学来到北京、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数不胜数的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92所高校和172座博物馆赋予了北京独特的韵味。因此,我相信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在传统文化上,大家一定会收获满满。”

京台青年交流周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已经成为了京台两地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王宁表示:“珍惜情谊,常来常往,北京永远是两岸青年的家,北京的未来也是大家共同的未来。两岸青年从认识交往到相互学习建立友谊,再到共同合作、创业,一路携手一路欢喜,有的还喜结连理。希望大家通过这一周的交流活动,结下深厚友谊,把各自优秀的方面学习好,分享好,让北京成为彼此的难忘之地。”

“北京是一个非常令人着迷的城市,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两岸青年工作者杨镇浯强调了交流对两岸青年的重要意义。“在与台湾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会预设立场的告诉对方要在哪发展,只有他们自己来走、来看、来交流、来感受,自然就会理解、就会认同。只有交流才能带来认同,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够带来真正的相互了解。”

致力于为两岸青年搭建交流平台的台湾教师代表林丽燕第一次来大陆是1993年,当时她觉得大陆就是1973前的台湾。但现在,她认为北京在一年内的发展在台湾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上一次来北京是2月28日,那时候共享单车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可以说台湾青年没必要去欧美发达国家,来大陆就可以开拓眼界。”

台湾青年来之前关心的是北京雾霾问题,而回去之后思考的是发展机会的问题。“在大陆,台湾青年可以发现原来我们中国人真的好进步,并以同为中国人感到骄傲,这是我常常看到的。”林丽燕说:“大陆的孩子到本科的时候都要背井离乡去读书,跟台湾很不一样,台湾高雄到台北只有两个小时,大学生每周都可以回家,因此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台湾同学来了大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距离。每次自己自费来带队,但还是很开心,就是因为看到自己播下的两岸交流的种子生根发芽扩散出去,特别有成就感。”

台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黄渝舜对北京的初印象是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来了北京之后发现,原来北京在现代化方面也已经超越了台湾:“北京好多高楼大厦之间有凌空走廊连通,大陆真的是一直在进化。”值得一提的是,黄同学的姐姐去年参加过京台青年交流周后,还自费来大陆自由行了一圈,“姐姐与大陆同学的交流没有间断,感情很深厚,这次还特地让我给朋友带来了礼物,而且还要求我给她带面膜回去。”

台北大学的黄可钟同学虽然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但他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参观的过程中不断为展品拍照,还拿纸笔记录下讲解员的重点内容,在见到兵马俑展品的时候兴奋地招呼同学过来看。黄可钟表示:“在看到每一件古老的展品时,我就会试图理解它的制造过程,回想当年的古人使用它的场景,想象古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据了解,此次京台青年交流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主办,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承办,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市文物局、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和部门协办。同时有台湾大学、高雄大学、屏东大学以及海峡两岸青年民意企业家协会等台湾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台湾高校师生、台湾青年代表和北京青年代表等共计150人参加活动。(中国台湾网 齐昕)

  台湾大学的黄可钟同学边看展览边记笔记。(中国台湾网 齐昕摄)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跪射俑最受两岸大学生关注。(中国台湾网 齐昕摄)

  两岸大学生近距离欣赏中国古代精美瓷器。(中国台湾网 齐昕摄)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