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把对的书卖给对的人”——一家台北书店的两岸故事

2017-04-24 16:37:49 查文晔章利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台北4月23日电 作为台北人记忆中的“书店街”,重庆南路曾是台湾当之无愧的“文化地标”。这里见证了台湾出版文化的兴衰浮沉,尽管时代几经变迁,但一脉书香犹存。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记者专访了台北市重庆南路书街促进会理事长、专营大陆简体字书籍的“天龙图书”老板沈荣裕,听他讲述书店的转型之路和两岸故事。

年过六旬的沈荣裕1978年来到重庆南路,当时正是书街的鼎盛时期。这里不仅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由大陆迁台的老牌书局,还有文星书局、三民书局等出版界的后起之秀,逾百家书店、出版社、文具店乃至摄影行汇聚于此。

时过境迁,随着连锁书店的兴起、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庆南路书街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今天的重庆南路书街只剩下12家书店。举目望去,曾经鳞次栉比的书局招牌只剩下三民、天龙、建弘、世界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台湾商务印书馆尽管招牌仍在,但内部早已改作旅馆,书店一条街的荣景早已一去不返。

沈荣裕递给记者一份2016年6月印刷的《重南一世纪,书香古韵今犹在》小册子,指着上面的书店名单说:“从去年开始,好多家书局结业,有书乡林、鸿儒堂、力行、上达、新陆、全友、东华……很多老牌书局都是在这一年间关门的。以书乡林为例,以前一个月营业额五六百万新台币,后来跌到100多万元新台币,房租却是成倍地上涨,这样的压力怎么受得了?”

面对困境,沈荣裕说,爱书人还是会选择坚守。在他看来,时代在变,书店不能墨守成规,而应与时俱进。但盲目追随潮流不是创新,找准目标人群,打造特色书店才是制胜之道。“现在网购很方便,读者买畅销书都是去网上买。如果实体书店还是只会跟风卖畅销书,就只会沦为网店的展示平台。我们应该卖网上找不到或很少卖的书,把一个领域做精做细,这才会吸引读者。”

2008年开始,天龙图书就开始转型,以销售大陆简体字书籍为主营业务。去年书店从浙江、上海、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出版社进口的图书码洋就高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台湾市场取得不俗的销量,并举办了“大陆图书台湾高校巡展”等多场活动,获得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

“把对的书卖给对的人,书店就能成功。台湾读者爱看的大陆书首推历史、文化、艺术、中医药、外语教材等类别,线装书也卖得不错。”沈荣裕说,十年来天龙进口了600多万本大陆图书,在他的店里消费累计逾百万新台币的特殊会员就有好几十位,他们都是大陆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在台北市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特殊会员”。他告诉记者,大陆出版的古籍和文史哲类图书质量很好,价格比台湾同类书籍便宜许多,早年在台湾不易买到,大家往往觉得“物以稀为贵”,见到就买,现在买大陆书籍容易多了。而且不仅是古籍,国际上流行的文学类、经济类图书大陆引进、翻译得也很快,这些书在天龙也卖得很好。

谈起与大陆出版、发行机构的合作,沈荣裕很感激。“很多出版社、新华书店都愿意以比较低的折扣卖给我,让我们有盈利空间。我们店里设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专柜,他们给专柜每月2000元人民币的补助,集团下属的博库书城还免费送我们5000个购物袋。大家‘鱼帮水,水帮鱼’,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现在我每年跑大陆大概30趟,未来台湾的出版发行业应该加强与大陆的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商机。”就在去年,天龙与博库书城合作的博库台中店开业,主营大陆图书。沈荣裕认为,大陆书店来台并不会对台湾现有的书店造成冲击,反而能够取长补短,利用各自的独特性,共同把蛋糕做大。

为了重振书街,仍在这里经营的书局同业成立了重南书街促进会。在他们的呼吁下,台北市政府从五年前开始向促进会提供补助,今年的金额是80万元新台币。沈荣裕说,钱虽然不多,但是促进会还是积极策划活动,希望让书街转型,吸引更多青年读者。4月底,促进会将结合台湾高人气卡通人物“无奈熊”推出打卡、抽奖、优惠等系列营销活动,书街附近的书局、餐厅、生活百货、旅店都纳入其中。

“选择‘无奈熊’,就是因为我们书店业者愁眉苦脸很无奈,希望能缓解一下压力。”沈荣裕笑着说,尽管这一行赚不了大钱,但爱书人的天性永远不会改变。(记者查文晔章利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