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台湾时政> 正文

学者:蔡当局“司改会委员”名单的“司马昭之心”

2017-03-02 09:04:19刘匡宇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分享到:

蔡英文上任后,多项“新政”导致烽烟四起、乱象丛生,“司法改革”也不例外。近日,“司改会分组会委员”名单中出现了蔡亲戚和多名“前科犯”,“犯法者修法”再次刷新蔡当局下限。种种不顾社会观感的操行,再次暴露出民进党是非混乱的价值观,和借“司改”图一党之私的企图。

杀人犯领衔,“司改会委员”名单辣眼

近日,蔡当局召“司改会分组会”,遴选了101名“分组会委员”,其中一些名字相当“辣眼”,包括:涉嫌酒驾的“民间司改基金会执行长”、在“反服贸学运”中“一战成名”的“时代力量”创党大将林峰正;因称“性侵未成年少女的嫌犯不应被处死”遭批评,反而起诉108位网友而涉嫌“滥诉”的法律教授卢映洁;以及因外遇情变,在情人张某母亲面前将张某当街23刀残杀的前保险业律师刘北元。

三人均从事法律事务“知法犯法”,刘北元惯用道德和法律大棒打击弱势群体,但面对权贵和自身利益则采双重标准。例如,刘北元替资方与受工伤的 “职灾受害者”打官司,使其落到破产境地。杀人后又利用法律漏洞和金钱关系为自己脱罪,被扁当局法官借“自由心证”,以“培养人才不易”判处12年有期徒刑,且仅服刑8年后便假释出狱。

刑余之人,蔡当局与之理念契合

上述三人被推选为“司改会委员”,显示他们的司法理念、意识形态,以及行事做派,颇与民进党合拍。

其一,刘北元在获假释后通过出书和演讲方式为自己“洗白”,在“放下屠刀,浪子回头”的光环下,继续他“名利双收的下半场”,摇身一变,成为民进党“废死”的一块招牌,名列“维护社会安全的司法”“小组委员”。

其二,林峰正则以推动“司改、宪改和转型正义的长才”,被蔡当局吸纳为“台湾安全委员会咨委”;林及其所在的“司改基金会”长期鼓吹“人权”、“废死”,是追讨“洪仲丘案”的重要推手,不遗余力地追讨国民党党产的顾立雄也曾主掌该会,与林一样是“转型正义”和“年金改革”的政治打手。再联想到此前酒驾的江春男、郭正亮,与三女同居的曹启鸿等丑闻缠身的前蔡当局官员。巧合的是,林峰正是江春男小舅子,两人还在同一区域被查酒驾。

子侄升天,“近亲参与的不透明司法”

或许是有一干“前科犯”掩护,蔡英文侄子、宜兰地院检察官蔡元仕被列入“参与、透明、亲近的司法”的小组,舆论压力则少了许多。由于蔡此前亲任“司改会议筹委会召集人”,打破“五权分立”同时掌控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渐有独裁倾向;还请出非专业的表姐林美珠出任“劳动部门负责人”,此次起用子侄,自然难逃“近亲参与的不透明司法”的讽刺。事实上,学法出身的蔡英文在司法界大有人脉,除了蔡元仕、蔡熏慧等“亲戚团”,还有“大法官”林俊益、“调查部门副负责人”林玲兰等“师生团”。不少司法界人士早就闻风“押宝”,提前“早晚三炷香”对他们嘘寒问暖、亲近关切,蔡元仕能以高票获推“委员”,自不足为奇。越是艰困的领域,蔡英文越是要用“自己人”才能安心。

“司改会”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蔡当局“司改会议”种种不顾社会观感的操行,暴露出民进党是非混乱的价值观,和借“司改”图一党之私的企图。

其一,“司改是玩假的”。近年来台湾争议大案频出,“司改”靶心原本是这些“司改委员”和法界彼此包庇的共生关系,以及衍生的社会不公平、不正义和无力感。但蔡当局用既得利益者主持“改革”,让无权无钱的民众备感绝望,哀叹“司改会是玩假的,台湾司法已死”。

其二,“司改”为政治服务。一方面,蔡当局起用争议缠身的刘北元、林峰正、卢映洁等人,有利用其为“废死”、“反核”等“公民运动”和“转型正义”政治清算服务之意。另一方面,蔡曾提名亲绿“两国论大法官”,为未来的“释宪台独”留下后门,而一些参与“司改”的深绿分子和“第三势力”也是主张“台独公投”、“宪改”、“反中”的激进分子,他们甚至因蔡未能将一步到位地为“法理台独”清障而要求蔡下台。

对此,有网民称,“民进党神主牌大揭秘:反核是为进口核食,同婚是为娈童,废死是为捍卫杀人魔,台独是为了生生世世为倭奴”;还有人指出,“台湾的‘进步人士’心中有一面魔镜,自照是基督教教化洗炼出来的欧美人,或是贵族金字塔结构规制出来的守序日本人;但这些精英其实是在自我催眠,幻想把全台湾人变成贴牌假日本人和北欧人”。这些评论虽然耸动、辛辣,但观察民进党当局骇人听闻、自行其是的行事做派和不断刷新的下限,却未尝没有道理。(刘匡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