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海峡评论> 正文

台湾的“日本情结”由何而来?

2016-10-19 07:26:02港媒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唐丽萍我来说两句

据香港中评社17日报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邓婧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当前台湾社会“日本情结”解析》,作者认为: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台湾本身特殊的历史遭遇,台湾独特的政治发展过程和台湾社会多元的文化认同。以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为时间节点,台湾与大陆的共同历史记忆逐步产生分离,在日据时期一部分台湾人表现出对先进文明学习的渴望,以非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反抗,也有一部分本省籍精英由于对殖民国家的崇拜感异化了其身份认同,转而追求台湾“独立”。二战后“二.二八”事变爆发,使一部分台湾人认同再一次异化。台湾人的后殖民遗绪中一直摆脱不了“日本影子”。当前,台湾社会“日本情结”的膨胀已经成为培植其“主体性”认同的工具。可以说日据那段历史至今仍在影响着台湾人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判定。

文章内容如下:

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一直都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其并没有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结束而消失。“解严”后有着浓厚“日本情结”的李登辉上台以及后来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台湾社会的对日好感逐渐演变成社会化现象。虽然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两岸间交往更加密切,但近几年民调显示台湾社会对大陆的认同感却在不断下降,反之,台湾社会对日本的好感度却在不断升高。当前台湾社会“主体性”意识突显的同时,“日本情结”作为台湾人的对抗性情绪也在不断膨胀。

对于当前台湾社会表现出的“日本情结”问题,从过去其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政治生态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还是有迹可循的。本文借鉴乔治.米德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当前台湾社会“日本情结”膨胀的历史发展成因及分析当前台湾社会“日本情结”现象的表现形式,文章也试图对台湾社会当前的“日本情结”对台湾人身份认同异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