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人@你:陆配是家人不应是“敌人”
2016-06-27 07:16:27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更可悲的是,这种母执辈的遭遇,甚至世代“传承”到了陆配子女身上。2015年10月,台南有名陆配家庭的初中女学生跳楼轻生,据说是学校老师歧视导致。而今年5月上旬,桃园幼儿园惊传教师虐待陆配家庭男童,按照陆配的说法,“打得遍体鳞伤”,等等。按照相关迹象来看,难以让外界相信这仅仅是个案而已,反而更倾向于认为这是陆配被歧视和“霸陵”的世代折射。另外,陆配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处境艰难,在话语空间上其实也十分狭窄。以上述陆配家庭男童被幼儿园教师虐待为例,当天陆配前往台湾“立法院”抗议,岛内媒体除了被归为所谓“统媒”的《旺报》以外,没有其它家岛内媒体前往报道。类似的实例其实还有不少,从中可以看出,陆配在岛内的整体话语权其实是相当弱小。 此外,事关陆配生活工作是否顺畅的身份证取得年限,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民党“执政”时期,陆配取得身份证年限从8年改为了6年,而后期也推动了“6改4”,但却屡屡被绿营杯葛阻扰,由于台湾“立法院”届期不延续,在新一届台湾“立法院”换届后,相关的议案不得不重起炉灶,因此有了本文开头提及的相关“修法程序”动作,但最终依旧被绿营翻了盘。在民进党当政的当下,有不少陆配坦言,“6改4”的希望已变得更为渺茫。 持平而论,“6改4”并非是陆配想争取什么“特权”,而是力争摆脱歧视,赢得平等与尊重。据台湾“移民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在所有的51万多非台湾籍配偶中,陆配所占比重为64.59%,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其它非台湾籍配偶都是4年拿到身份证,只有陆配需要6年。并且,在跨境婚姻中,据说也只有陆配必须进行“面谈”,确认婚姻的真实与否。凡此种种,无不展现了作为“台湾媳妇”的陆配,在台湾岛内依旧处于相对艰难的生存困境之中。 争取正当权益 陆配自立救济 在不太友善的岛内人文及社会环境下求生存,陆配能做的便是抱团在一起,勠力同心,共同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为了整合战力,扩大影响力,陆配在台湾岛内组建了不少民间团体,诸如,“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台湾‘新移民’劳动权益促进会”、“台湾‘外籍’配偶福利发展协会”以及“台湾陆配联合总会”等相关组织和机构,甚至创立了原名为“中华生产党”后改组为“中国生产党”的陆配政党。 这些团体及政党,在维护陆配利益方面不断发力,在实际的利益诉求中,也明确地表达了陆配的关切。以近期,陆配取得身份证年限“6改4”为例,在台北的陆配组织发起了声援及抗议活动,而在高雄的“‘新移民’社会发展协会”也动员了40名陆配及家属,包游览车北上台北声援,等等。在涉及陆配相关合法合理的正当权益维护方面,陆配团体起到了实质的动员和声援作用,这对于改善陆配处境,及表达利益诉求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益。 不过,笔者也了解到,与其它“外配”相较而言,陆配在彼此之间的团结及信任度其实不如诸如越南籍的“外配”群体。陆配来自大陆各个省份,彼此间方言、风俗及想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相处过程中,向心力及凝聚力与“越配”相比而言,会逊色一些。有陆配甚至向笔者爆料称,有些陆配甚至向她们“圈钱”,然而实际却是“钱坑”,最终可能钱财会被卷走,云云。此举无疑将增加彼此间的不信任感,个别的行为将危及整个陆配群体的团结及整合。话说回来,这也许是个别现象。毕竟任何有违常理、伦理,甚至违法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另外,在政治认同及参与方面,陆配群体在政治认同倾向上,总体偏向蓝营,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陆配被泛绿的夫家“洗脑”,转向支持绿营。而仔细观察陆配的政治认同诉求表达,可以发现,南台湾的陆配在政治认同表达,相较北台湾陆配而言,会相对低调和隐晦。毕竟,台湾南部是绿营的大票仓,深绿支持者相对集中,陆配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往往倾向于不表露政治认同,不少会公开表示自己持中立立场,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尽管如此,绿营人士还是会持特定立场,如打压陆配的正当权益及诉求,并担心陆配政治参与度的提升,会危及他们的选票基础。以2016台湾“大选”为例,不少亲绿学者及绿营政客,公开质疑陆配政治参与度的提升,将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他们不少人指出陆配投票人数,已超越台湾“原住民”人口,等等。虽然,他们列举的数据及相关论述不一定确切和符合实际情形,但从中可以折射出他们为何极力打压陆配的“阴暗心理”。 敌视陆配 后坐影响不容小觑 既然陆配嫁给了台湾民众,那么这些“台湾媳妇”,或是“台湾人母亲”,当然是台湾人的“家人”,不可能是“外人”,更不会是“敌人”。纵观陆配的种种遭遇,笔者不禁想@敌视陆配的特定人士乃至群体,有这样对待自己家人的吗?在台湾岛内新的政治时局之下,当政者如果变本加厉地漠视、歧视甚至敌视陆配,那么既无法展现台湾引以为傲的“社会包容度”,也不利于改善绿营“执政者”的刻板印象,更会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不良的后坐效应。 笔者在文章开头有提及,台湾一些政治人物经常会把促进族群和谐及融合挂在嘴边,虽然是选举时力争增加选票以及刚上台时对外形塑自己中道理性的道具,但是既然作出了这样的宣誓,就应言行如一,践行自己的承诺,而不要为了特定政治动机与考量,而一再自我打脸。这对于从政人员,最终被定位为“政治人物”还是“政客”,应该会有一定的影响,毕竟,言行一致会是最起码的评判指标。并且,如果连身家都托付给台湾的陆配都不信任,乃至保持一贯的敌意,对于所谓“促进族群和谐”会是一大反讽。 此外,特定绿营政治人物给外界的观感,往往是意识形态十分浓厚的刻板印象,如果不从善待身边的陆配做起,试图营造理性中道景象的意图恐怕很可能会破功。更进一步来说,两岸关系的和谐稳健发展,也可能受到影响。毕竟,两岸婚姻是两岸互动的又一桥梁,随着陆配的增加以及陆配子女的长大成人,其实他们是维系两岸关系的一大生力军。如果台湾当局不去重视这一群体,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那么从长远发展来看,反而不利于台湾各个层面的发展。(作者杨昆福,媒体人,原文载于《台海》杂志第121期) |
相关阅读:
- [ 06-20]民进党炮制不正义 歧视陆配、陆生
- [ 06-18]蔡正元痛批外省籍绿营民代:“陆配之子”却歧视陆配
- [ 06-17]困扰陆配多年的问题仍是无解
- [ 06-17]民进党歧视陆配不得人心
- [ 06-16]陆配集会高呼“要公平” 盼台当局身份证取得年限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