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党朝胜:绿营“去中国化”继续撕裂台湾社会

2016-06-07 09:59: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党朝胜6月2日在华广网刊文分析指出,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一系列“去中国化”举措,必将再次搞乱台湾社会,且将贻害无穷。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两岸同胞的相互信任,动摇了可以扶正,危险了可以抢救,颠覆了还可恢复,而一旦消失了,就再也没什么举措可拯救。

全文内容如下:

日前,民进党当局决定全面废止2014年“微调课纲”,从下学期开始恢复采用陈水扁时期所定课纲。绿营在施政过程中全面“去中”,谋求“社会台独”的序幕已然拉开。然而,此举只会进一步搞乱、搞垮台湾。

一、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去中国化”之火已经燃起

目前,绿营“去中国化”已成全面展开之势,包括经济“脱中”、政治“抗中”、施政“去中”等。

绿营一直以为,只有切断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民族、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纽带,建构全新的“台湾认同”甚至“台湾民族”,才可建立“新而独立的台湾国”。为此,李登辉当年就不顾自己台湾地区领导人兼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污称“中华民国”为“外来政权”、中国国民党为“外来政党”,并着手推动“教育去中国化”。陈水扁时期更将中国历史界定为“外国史”、中国文化界定为“外来文化”,甚至否定台湾同胞属于中华民族,声称“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并推动“文化台独”、“生活台独”。即便扁当局在2008年垮台,绿营依然没放弃通过施政“去中国化”的妄想。

今年初选举全胜后,绿营尤其是“急独”一片躁动,有意在内部施政方面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系列动作,包括着手通过“府”、“院”、党、立法机构全面落实“转型正义”;在立法机构着手修改“公投法”为“法理台独”铺路;新当局布局安排“台独”意识强烈的人员出任“文化部”、“教育部”负责人,力图贯彻“文化台独”、“教育台独”。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41次提到“台湾”,13次提到“这个国家”,仅5次提到“中华民国”(这也是“台湾的中华民国”),切割两岸的用意明显。新任“教育部长”潘文忠上任第二天(5月21日)即召开记者会,宣布将废止2014年“微调课纲”。31日,台教育部门公告,正式废止2014年修正的语文、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微调课纲”,从2016学年开始,恢复使用2008年和2011年的旧版课纲。就连日本媒体也惊呼,蔡当局要推动“教育去中国化”。

二、绿营“去中”后果严重,台湾前景堪忧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绿营为推行“文化台独”、“教育台独”、“社会台独”、“生活台独”而掀起的全面“去中国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浮现。就社会整体而言,一是在岛内造成蓝绿对立、族群撕裂、统“独”矛盾激化,乃至整个社会被撕裂。二是基于上述恶果,整个社会难以形成进步合力,经济竞争力逐渐消磨,民生水平不断被拉低,传统价值观崩溃,整个社会不断向下沉沦。就单独个体而言,很多人已陷入困惑与痛苦:一是既有认知与客观现实脱节悖离而致的痛苦,甚至无法区分何为“爱台”与“害台”;二是认同断裂,不知自己到底是谁,困惑于“中华民族”与“台湾民族”、“中国人”与“台湾人”;三是前途迷茫,不知自己从何处来,现在何处,向何方去;四是视野窄化,坐井观天,真以为“台湾第一”、“台湾优先”。

历史是面镜子。然而,绿营并未从中吸取教训,现又蠢蠢欲动,企图重开全面“去中国化”的历史倒车。殊不知,民进党当局一句话、一举动就已对岛内民众造成即时而深刻的危害,重新撕开并加大往日裂痕。“转型正义”已让蓝绿重新走向对抗,成为“转型不正义”。“真相调查”的目的、动机、对象,已让人质疑是“真相歪曲”。课纲调整不仅影响6万多使用新课纲的师生,还影响印制教材的厂商,尤其是学生们将被迫重新接受“中国大陆是中国,台湾是台湾”、“日本殖民统治是日本统治”、“慰安妇自愿”等错误观念,难怪岛内媒体质问民进党当局,“这不是挑衅还有什么是挑衅”?长此以往,不仅岛内裂痕再难弥合,两岸互信也将进一步削弱,自外于大陆甚至主动与大陆对抗的台湾,前景更加堪忧。

民进党当局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甚至妄想建立一个“台独”社会,必将再次搞乱台湾社会,且将贻害无穷。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两岸同胞的相互信任,动摇了可以扶正,危险了可以抢救,颠覆了还可恢复,而一旦消失了,就再也没什么举措可拯救。(党朝胜,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