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台媒:乐见“十三五”启动两岸产业融合

2015-11-20 17:52:30  来源:新华台湾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台湾《旺报》发表题为《乐见“十三五”启动两岸产业融合》的评论称,大陆十三五规划方案日前出炉,这是一份承载大陆小康梦的路线图,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用”5大理念,为未来5年逐梦之路指出方向。对台合作放在“开放”章节中,字字有料,释出多重讯息。

第一,两岸产业合作要从“结合”升级为“融合”,强调“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金融业合作及经贸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过去两岸经济合作形态为简单的要素结合,台湾利用技术设备结合大陆低廉的土地、劳力、资源即能生金。随着大陆经济发展,要素成本上升,产业相似度增加,既有合作模式难以为继。

未来,两岸产业合作要从“结合”升级为“融合”。十三五期间,大陆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升级,将为两岸产业融合提供契机。比如,大陆服务业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台湾服务业的嵌入将可带动大陆服务业升级。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亦可透过与大陆相关产业有机嫁接重振优势。

面对经济下挫压力,大陆打出创新牌。在物联网、新一代资讯通信技术、智慧制造等新型产业领域,台湾有一定的实力累积,两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可携手探索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金融业方面,两岸十三五加快合作将水到渠成。一带一路建设有融资缺口,两岸产业合作升级也需要资金支持台湾人民币存款量增加迅捷,台商在陆投资收益也需要出口,加快金融业合作会带来双赢。

第二,扩大两岸人员往来便利性,深化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十三五规画决心解决当下大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实现协调共进,意味大陆公共服务供给的增加,这将为两岸合作拓展至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带来机遇。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二孩政策也已放开,但大陆配套资源还有不小缺口。台湾在养老、育儿、医疗方面有优势,可提前布局,深度参与,共同实现“健康中国”。

在文创和科教领域,两岸已展开交流合作,但在合作机制方面还存在壁垒。两岸文创产业和科教领域合作有天然的优势和基础,应扩大展开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有助两岸资源优势整合,提升中华民族软实力。

第三,“三中一青”方针明确,规划中提出“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显示大陆决心纠正两岸经济合作果实不能合理分配,造成普通民众无感的的沉痾。

利益分享普通民众,必须搭建正确的管道和机制,台湾中小企业搭乘大陆经济快车的一大管道是电商。本月1日,台湾商品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揭牌营运,开启台湾中小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新管道。对青年而言,大陆热推“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是台湾青年大施拳脚的舞台。习近平在习马会上说,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十三五时期台陆青年交流合作料将进一步机制化。

十三五是大陆的变革之旅,为未来走上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基。对台湾来说,十三五是深度参与大陆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并走出自身困境的重要机遇期。台湾应主动消除藩篱,拥抱机遇。

第一,中韩、中国与东协自贸区已对台产生强力冲击,中日韩FTA谈判也在推进,谈成后台湾外部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台湾融入区域经济的撬动点在大陆,加快通过两岸《服贸》与《货贸》,可使台湾打开局面。

第二,习近平在习马会曾承诺,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进一步释放对台善意。相信十三五期间,大陆对台开放力度会增大,台湾资本、技术、人才登陆更为便利。

第三,两岸合作前景有赖台湾开放程度。目前台湾在人员往来、投资及产业开放等方面仍对大陆限制重重。全球经济体都在搭乘大陆快车,台湾的迟疑与自我封闭将失去更多机遇。

第四,合作深度还需加强宏观政策沟通。过去两岸产业合作门槛不高,由民间自发推动即可,现在两岸产业合作面扩大、合作难度增加,未来两岸携手开拓协力厂商市场,都需要宏观政策的良好沟通。

两岸宏观政策沟通层级不够、机制不顺畅。一方面要提高层级,登高望远;另一方面,两岸合作模式和路径宜务实灵活,让十三五真正成为两岸产业融合和深度合作的契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