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现象刮起旋风:迷幻药或警报器
2014-12-01 08:30:28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中国台湾网12月1日消息 熙熙攘攘的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11月29日晚落下帷幕,在台北市长选举中,无党籍参选人柯文哲以85万多票当选,足足赢了国民党籍参选人连胜文24万多票。柯文哲打着“无党籍”大旗当选台北市长,俨然成为台湾政坛一种现象;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是岛内朝野政党、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应思考的课题,这不仅考验着朝野政党未来的发展,更牵动台湾前途命运。 台湾《中国时报》11月23日刊发社论文章《柯文哲现象:迷幻药或警报器》,摘编如下: 柯文哲参政,刮起一道旋风,如何解释柯文哲现象,已是朝野政党、学者、乃至于全民都在思考的课题,这不仅考验着朝野政党的未来发展,更牵动了台湾前途。 尽管有人认定柯文哲不是“白色”而是“墨绿”,但是他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先逼使民进党以协议方式放弃该党的参选人,进而在选战中领先国民党参选人。但这样的成绩即使是民进党天王也难望项背,更非“墨绿”所能为。 又一种解释认为,柯文哲现象无非就是“披着白皮的绿”,所以在绿营支持者之外又吸引了一些中间选民,因而创下高支持度,这种解释太过表面。民进党籍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吕秀莲从权谋观点分析,认为柯文哲胜出,是他解构了民进党派系利益与个人权谋造成的结果,她更以“柯P迷幻药”来形容此现象。吕秀莲之论,或许符合党内实情,却无法解释柯文哲何以持续保有高支持度。 另一种解释认为,是因为选民对于蓝绿政治人物的表现感到不满,才将希望投射于“政治素人”。这种解释有一定程度说服力,但仍须进一步思考3个议题:对于蓝绿政治人物何以不满?为什么投射对象是柯文哲?为什么这种改变发生在当下? 民众对于蓝绿恶斗的厌烦,已然成为台湾民众的共识。朝野两大政党与政治天王们的满意度长期偏低,早已说明了这一点。政党政治本来是希望不同政党可以在竞争中相互比好,事实上却往往沦为互扯后腿与比烂,甚至只见蓝绿不见是非。影响所及,过去20年间即使两次政党轮替,台湾的进步却陷入迟缓,而民众对不公不义的感受则随着薪资成长停滞与房价居高不下而越来越深。 接着要问,何以是柯文哲掌握了这样的背景,获得不少人的认同?回顾来看,柯文哲虽然是第一次参选,却绝非“素人”。柯文哲开始受到媒体注意,或许与他2006年7月15日的报纸撰文有关。在这篇名为《反省、认错、道歉,谈赵建铭案》的文章中,柯文哲针对陈水扁的女婿、台大医师赵建铭卷入关说的丑闻,不仅直指其过,也间接批评了陈水扁,更以台大医院医师的身份站出来自责与认错。这样 超越蓝绿的立场,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心声。自此之后,柯文哲开始受到注意,他勇于对各种事务提出贴近民意的意见,再加上幽默的表达魅力,因而获得青睐。 前述探讨只涉及台湾岛内政治,若从区域格局来看,当大陆经济崛起、台湾相对式微,青年世代对于未来更感到不安。这股不安感搭着网络新科技的沟通便利,先是催生了太阳花学运,如今又转而支持柯文哲。 可以说,对蓝绿对抗的不满、对台湾前途的忧心,加上对改变的期望,造就了柯文哲现象。 值得思索的是:柯文哲汇聚了期望,但能解决问题吗?台北市长的职权原本就无法化解台湾的困境,柯文哲本人也未提出具体方案。即使针对市政,柯文哲能否带来改变都不无疑虑,毕竟市政至繁,非市长可以独治。印度首都德里今年选出了一位素人执政者科基瓦尔(Arvind Kejriwal),却因政策不获支持而在上任49天后请辞,被戏称为AK49。当然,德里与台北的政治氛围与市政制度都不同,但是非蓝非绿的市长想要不重蹈此一覆辙,难度绝不下于胜选。 柯文哲是否“墨绿”、以后是否投绿,其实不是重点。柯文哲现象是一种警报,反映台湾民众的期待与想象,和全球及两岸政治经济现状与台湾真实处境之间的困境。找到不满的宣泄出口不难,找出台湾困境解决之道不容易,民意如流水,就怕到时倾颓的不只是政治人物。(中国台湾网何建峰) |
相关阅读:
- [ 12-01]柯文哲一夜激情拟定市府小内阁 副手人选出炉(图)
- [ 11-30]大赢20万票、入主台北市 柯文哲:不介入2016
- [ 11-28]柯文哲奇葩政策一箩筐 若胜选市民恐天天"人在囧途"
- [ 11-28]今夜大不同:连胜文上凯道 柯文哲办音乐会
- [ 11-28]柯文哲请18次公假到大陆卖叶克膜 被邱毅质疑欺诈
- [ 11-27]柯文哲:要实现90年前蒋渭水理念
- [ 11-27]柯文哲:光明磊落 绝不搞自导自演
- [ 11-27]连胜文率车队扫街 停柯文哲总部拜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