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台妇女救援基金会:慰安妇受害国应联合对日施压

2014-06-16 10:18:39 吴薇 张亦驰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分享到:

中国政府日前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二战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相关史料,以此作为要求日本为其战争暴行真心忏悔的一部分。此前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已宣布筹建慰安妇博物馆,希望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记住那段历史。强征慰安妇作为日军的战争罪行之一,令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深受其害。台湾当时被强征了多少慰安妇,目前她们的状况如何,《环球时报》近日就此专访了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执行长康淑华女士。

环球时报:博物馆筹备情况如何?

康淑华:整个博物馆的筹备大概在2008年就开始进行了,目前的规划是有7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的空间,需要资金1800万元新台币。我们希望透过博物馆,不只展示台湾慰安妇和亚洲慰安妇的整个历史脉络,也希望将此定调为慰安妇暨国际女性人权的博物馆,带领台湾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众了解到像这样的性暴力和性奴隶的情况其实还在发生,特别是战乱地区。

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日方对于博物馆的意见,政府正帮助我们在台北市寻觅一个合适的地点。日本政府一直试图掩盖,不愿年轻人知道这段历史,但我觉得让他们的下一代认识这段历史,才有机会去反省和思考未来日本应该在东亚扮演怎样的角色。所以博物馆的设立不只是为台湾的下一代,也是让身为加害国的日方下一代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

环球时报:能否谈谈当时日本在台湾强征慰安妇的情况?

康淑华:当初日本政府是透过跟商人和军人合作,用诱骗以及通过户政系统强行征召的方式,让年轻女性当慰安妇。根据学者的推估,台湾至少有2000名受害者,受害地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台湾本岛,再一个是境外,包括中国大陆、东南亚日军占领区等。在台湾本岛受害的主要是原住民妇女,她们原本白天在军营里做打扫、煮饭的工作,后来被日军强暴,提供性服务,甚至遭受轮暴,处境非常悲惨。此外,台湾本岛还有很多来自韩国的受害妇女。

环球时报:目前台湾慰安妇情况如何?

康淑华:台湾至少有2000名受害者,不过我们1992年调查时,只确认58名妇女的身份,很多人还是选择不站出来,觉得这段历史对自己和家庭来说是很大的羞耻。到现在,只剩下5名慰安妇在世,大约都在89岁左右,最长者92岁。她们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其中一两人已经卧病在床。台湾政府在生活上对她们很照顾,每个月给予固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补助等,我们也有社工定期探视这些被称为阿嬷的受害人。

据我们了解,一些慰安妇回到台湾后虽然结婚,但不少人的婚姻状况并不顺遂,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因为有子宫疾病,无法生育。一些人因此离婚,也有人一直单身。当然,也有部分慰安妇的丈夫和子女即使知道这段过往,还是给予她们很大的支持。整体来讲,虽然阿嬷的经历不太一样,但这段遭遇给她们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很大创伤。

环球时报:目前台湾年轻人对于慰安妇的历史了解吗?

康淑华:台湾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我觉得是蛮有限的。在我们的媒体和教科书里,对这个议题的着墨也非常少。可能是因为历史教科书要涵盖的东西非常多,慰安妇只能一行字带过。我们预计会在这两年发展出更充分的补充性教材,让高中和国中的历史老师在谈到这个议题的时候,有更充分的素材。另外,这群受害者目前都已经90岁了,让现在年轻的世代能够对她们的遭遇有感受,还需要透过多元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我们妇援会这几年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希望让慰安妇议题“活化”,而不只是70年前的历史。

环球时报:台湾慰安妇以前是否曾和日本打过官司,结果如何?

康淑华:我们1998年曾提出跨海官司,2005年东京最高法院宣布我们败诉,和大陆几个案件的结果蛮类似的。败诉原因是已经超过追诉期20年的规定,还有就是所谓的“国家无答责”,现政府不对在1947年实施《国家赔偿法》前的国家行为承担责任。日本同时认为,整个议题已经在《旧金山和约》得到解决。在我看来,像慰安妇这样的议题只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努力是绝对不够的,需要整个亚洲受害国特别是政府能够站出来,联合向日本政府施压、谴责。

环球时报:日本的道歉和赔偿对慰安妇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康淑华: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是所谓正义和公理,以及给被害人一个交代。我们有很多阿嬷都表示,她们最在意的不是赔偿金额,而是有机会能听到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这能给她们带来安慰和释怀。特别是她们受害的年纪都是十几岁,整个人生从此变调,她们有权利要求在有生之年听到正式道歉。 【环球时报记者 吴薇 特约记者 张亦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