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何以至此?
2014-05-16 10:11 潘锡堂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5月16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潘锡堂(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经济学人》说,台湾未来将演变成“由街头决定”;郭台铭说,“民主不能当饭吃,民主对GDP没有任何帮助”。台湾的民主,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 当前台湾真正的问题在于,台湾社会一直过度以自己现有的“形式民主”为傲,误将民主作为政治参与的“手段”当成“目的”,却忘了民主政治就和经济发展一样也需要“转型”与“升级”。换言之,这些年,人们似乎仍未意识到台湾政治也到了需要“转型”与“升级”的时刻,许多人依旧动辄夸示台湾的民主“成就”,以为它是台湾在东亚及华人圈的莫大骄傲。这种阿Q式的自满心态,导致台湾无法正视自己的民主症结,这才是政治品质难以提升的盲点所在。 郭台铭忧虑的则是,群众反对服贸、反对核四、反对经济开放,一直反下去,台湾最后会连饭都没得吃。亦即,目前台湾政治的问题,症结在政治体制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无法兼顾“生产”与“分配”的均衡,导致民众必须上街抗争,而实业家则忧心忡忡。 台湾民主品质不进反退的原因可归结如下之探讨:第一,随着“民主化”及“本土化”的发展,政治上的“民粹”氛围往往带有“反菁英”倾向,使得许多人才不愿加入“政府”或进入政党工作,也因此助长了民主的“反淘汰”。这点,只要看看朝野“立委”在“立法院”粗暴无理的问政,即一目了然。第二,近年台湾公民的素养不是没有成长,但在蓝绿对决的割喉战争下,许多中间公民选择“隐形”或“不语”,以避免被贴上政治标签。长期下来,便造成了台湾许多公共议题缺乏客观、中立、专业的声音,而平庸的民粹论述却一再得逞。用政治压力迫使不同意见的人噤声,甚至强迫中立或持保留看法的人必须表态选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民主的逆流。 特别当下这个阶段,在野党与社运团体一方面为了替年底选举造势,另一方面也看准了马英九的声势不高,急于透过各种体制外的手段,让目前的执政党在治理上全面失灵。 马英九当然应重视与民众的对话与沟通,但也要放眼未来,锁定关乎台湾发展前途的重大政策,只要方向对了,就应该坚持到底。 |
相关阅读:
- [ 05-14]台湾人该卷起袖子做事了
- [ 05-12]状况百出“台湾病”
- [ 05-10]郭台铭拒缴税杠上台当局 江宜桦:不接受这种态度
- [ 05-10]台湾网络现“回归戒严”声音 台媒指与郭台铭相呼应
- [ 05-09]脱序的台湾民主与法治困境
- [ 05-09]郭台铭:民主不能当饭吃 街头运动虚耗隐形成本
- [ 05-05]王金平党籍案又将开审 台湾“高院”:今已完成分案
- [ 05-04]邱毅论台湾民主三大毒瘤 称想把畜牲狠揍一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