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解读皮凯提著作《21世纪资本论》
2014-05-04 14:27 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林锦 |
分享到:
|
据《纽约时报》报导,法国经济学者皮凯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在全球经济学界投下一枚震撼弹,揭穿当代资本主义的伪善面具,并预测工业国家的资本不均情况将更为恶化,对民主政治的公平、正义价值造成深沉且恶质的冲击。 台湾《经济日报》2日社论指出:著名经济学者米拉诺维奇称此书为“经济思想的分水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说,此书“将是今年、且可能是10年内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该书已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皮凯提在书中最震撼的观点是,二战后30年间工业国家出现的贫富差距缩小,只是一段“反弹波”,之后又再度扩大,未来更将持续恶化。在这个大约30年左右的“反弹波”中贫富差距之所以一度缩小,是因为经过一战、经济大恐慌及二战之后,严重摧毁了私人资本累积,加以二战后由于人口及经济增长异常快速,及提高富人税赋,皆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是皮凯提对于长期历史发展现象的观察,道出了一个通常为大家所忽略的现象及问题。 更精彩的是在于他对于此一长期贫富不均现象的解读,主要与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偏高报酬有关。皮凯提研究工业国家几世纪来的财富累积及经济成长统计数据,显示资本所创造的所得成长率是经济成长率的好几倍,亦即所得流向工资的比率持续缩小,以致于工资成长率鲜少超过经济增长率。以近30年的情况而言,资本的年报酬率达到4%或5%,而经济年成长率仅1.5%左右,因而扩大了贫富差距。 皮凯提因而担心,这样的形势如果持续下去,将对民主政治的公平与正义造成巨大伤害,因而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建议对实质财富(扣除负债)全面课征累进税;但税金不应交给无效率的政府,而应重分配给资本较少的人。 相对于二战以来全球(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潮流一味地沈迷于数理化、计量化、模型化的大趋势而言,皮凯提的这本新书确实让人一新耳目,他在经济思想上的新发现,以及对当代政经体制的深刻反省,确实担得起经济学界对他的高度评价。不仅如此,对照于近年来因为贫富差距扩大而引发的全球性社会运动,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到中东北非的茉莉花运动再到台湾最近的太阳花学运,这位法国学者皮凯提的观察角度及其分析与建议,也都极具现实意义。 社论说,鉴于皮凯提的“资本新论”极可能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我们也提出几点补充性看法,供各方参考。 一、首先,皮凯提发现并指出的贫富差距持续恶化乃是一种历史常态,其中原因除了有皮凯提强调的资本报酬相较于劳动报酬长期偏高一点之外,或许还有另外两个推波助澜的因素。一是近几十年来风起云涌的全球化大潮流:全球化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一体化,自然有利于将资本主义内在基因中的所得差异化,在全球范围中进一步地强化。其次,则是近年来尤其是金融海啸之后,几乎所有先进国家乐此不疲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其在资产泡沫形成及因而造成的贫富差距恶化上的效应也不容低估。 二、长期性的贫富差距扩大,固然对民主政治的公平与正义造成伤害,它其实也会因制约消费等内需的增长而不利于经济的成长。换言之,一个表面上的社会问题其实在长期间也是一个本质上的经济问题。 三、这就让我们想到了更早的马克斯的《资本论》。马克斯对资本主义的未来所作的评论与预言,或可与皮凯提的《21世纪的资本论》相互比较与启发。 四、如何针对贫富差距问题采取对策,除了财税政策,似乎应有一些更积极性的做法,包括对公司法(组织)有关利润分配机制的检讨改革及国家在整体公共资源更公平合理的配置等方面。果如此,皮凯提之书就真有可能成为“经济思想的分水岭”了。 |
相关阅读:
- [ 04-27]“广西一号传销大案”一审判决 118人中最长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 [ 04-25]让市场的“发动机”澎湃启动
- [ 04-25]80项目开放需打消社会资本顾虑
- [ 04-24]李克强:将查处放权不到位、明放暗不放等问题
- [ 04-23]李克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社会资本参与项目
- [ 04-23]湖南拉开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 允许企业员工持股
- [ 04-22]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就刑法刑诉法作出七个法律解释
- [ 04-21]中国拟明确骗取社会保险金等行为将被追究刑责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