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台湾时政> 正文

“太阳花学运”现衰退迹象

2014-04-05 10:05 刘强 燕子 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锦 
分享到:

▲民进党的犹疑,也是学运能量不足的原因之一(资料图)

  东南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强 燕子)对于反服贸学生发起的“太阳花学运”,美国彭博社近日在采访学运领袖林飞帆时,将报道重点放在了学生退场的条件。尽管林飞帆事后称“现在谈退场还早”,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运动在持续高烧两周之后,如今已难掩由盛转衰之势。
缺少退场机制 学生内部分裂
  4月2日,23名不满学运“菁英领导”的学生走出议场,到“立法院”外公厕旁设立“贱民解放区”。“在行动现场,虽然我们积极献身,却没有参与共同决议的权利,使得这场运动看似集体共享,实际上所有事情却还是一如往常地透过少数决策者来领导、发落。”
  随后,攻占“立法院”的发起人之一刘敬文也站出来,公开批判这场学运沦为一言堂。他甚至在脸书上写道:“理智让我想跟林飞帆说,我真的很想打你一拳,这场运动几乎确定会失败,陈林两个会成为成功收割的历史罪人。”
  事实上,这种内部分裂的种子,从学运开始就已种下。突袭“立院”行动的意外顺利,让林飞帆、陈为廷等人一夜成名,也极大刺激了他们的掌控欲望。面对江宜桦、马英九的隐忍,学运在不断加码中强化了“唯我正确”的立场,实际上已背离民主运动本质。“先标举民主却违反民主”的运动,已让很多参与者开始自我质疑,并将学运带入困境。
  学生领袖林飞帆、陈为廷成功号召了数十万的“黑衫军”上街表达诉求,完成堪称完美的超大型群众运动,却未立即思考如何见好就收,规划合理的退场机制,导致这场学运逐渐失去正当性和说服力。而随着学运与“政府”在持续对峙中陷入僵持,参与者开始质疑路线过于温和、无济于事,对媒体神化林飞帆、陈为廷也出现越来越多不满。当主流民意从支持转向质疑,学运内部出现分裂就再自然不过。


被“反领导”陷犹疑 绿上下不同调
  乍看“太阳花学运”,学生背后似乎“绿影幢幢”。不过在民进党内人士看来,不仅民进党丧失了动员能力,这场运动中的民进党,甚至被学生“反领导”。事实上,学生占领“立法院”,很大原因出自对执政党施政无能、在野党制衡无力的不满。而此时,不惜提供便利让学生冲进“立法院”、一路力挺学运的民进党,还在坐等渔翁之利。
  随着学运的发展,到了3月底,原本保持沉默的绿营执政县市首长,开始集中发声。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屏东县长曹启鸿、嘉义县长张花冠、宜兰县长林聪贤及云林县长苏治芬等人,在3月31日、4月1日纷纷表态,有条件认可服贸协议。打破自学运开始以来,民进党完全站在学生一边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民进党内大佬对学运的态度,一开始就存在分歧。相对谢长廷、蔡英文的低调,暴冲的苏贞昌显得尤为“脱线”。4月2日,就在绿营县市长表态隔天,苏贞昌以党中央名义高喊“重启谈判”,令人错愕。
  苏贞昌此举,招来的是党内重批。前“绿委”郭正亮直言,苏贞昌就是想挟学运“末路狂飙”,走极端路线拼党主席连任,然后重伤可能参选2016的蔡英文,让她不得不面对“先激烈反对服贸,再改口概括承受”的结果。对基层民意视而不见,又自忖聪明借学运搞权谋,苏贞昌只恐棋错一着。

美国打出“组合拳” 民进党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在此次的“太阳花学运”中也相当有存在感。暗批学运明压绿营强势挺马,这一套组合拳可谓打得虎虎生风。而美国人的反应层级也不断升高,3日,更由美国务院亚太助卿拉塞尔出面表态,希望抗议学生与示威者“能负责地使用表达政治观点的自由,文明和平地示威”。
  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暗示这场学运“不文明”。早在3月底,美国国务院就希望能以“和平而闻名”的方式讨论服贸。而对台湾民主推崇备至的美国,鲜少用到“文明”这样的字眼。美在台协会理事卜道维的态度更激烈,他直言无论学生还是民进党,霸占“立法院”或发言台,都是非法行为。
  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态中,美国人坚决挺马的态度显露无遗。“绿委”萧美琴向美国“告状”的公开信,被美国媒体刊登后,引来的不是支持,而是众口一词的质疑和批判。美智库学者容安澜直接提出7点看法,特别强调学生所关切的事务必须严肃看待,但不赞同打断台“立法院”或“行政院”的行动。与民进党交情匪浅的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也在4月1日拜访马英九,认为其3月29日的记者会“非常有说服力”。面对美方的明确态度,马“政府”腰杆硬挺的同时,民进党也倍感压力。而离开了政党奥援的“太阳花学运”,只能走向衰弱,直至能量耗尽。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