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揭秘台北凯道:短短460米 始终充满政治色彩
2014-02-19 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徐家傲 徐家傲 |
分享到:
|
中新网2月19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从前身介寿路演变到如今的台北凯道(台北凯达格兰大道),短短460米的道路,却始终摆脱不了政治色彩。 从两蒋、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凯道是历任台当局领导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管制也有所不同,堪称是最特殊一条道路。 凯道前身是清朝台北府城东门街。日本殖民统治时代被划入文武町,但未有路名。直到台湾“光复”后改为介寿路,意喻“介石长寿”。戒严时期,民众必须低头而过,同时也禁行摩托车及脚踏车。 台当局1987年宣布解严后,介寿路成为大型集会抗争的据点。 李登辉担任台当局领导人后,因为凯道路权属于台北市长,当时市长陈水扁推动一连串凯道空间解放,包括1996年先把介寿路改名为凯道,同时也开放摩托车通行;取名凯达格兰是对原住民的尊重。 1995年,陈水扁还在介寿路举办舞会,让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气炸,还有蓝营高层痛批陈水扁此举很不象样。 即使陈水扁推动凯道空间解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却因为贪腐事件连环爆,数十万红衫军上凯道抗争。担任台北市长的郝龙斌在2007年又把凯道加注“反贪腐大道”,大道东侧之公园路至景福门间广场加注反贪腐广场。 因为日前马英九办公楼遭民众开车冲撞,马英九办公室又决定夜间管制凯道部分路段,引起各界议论。这条短短460米的道路,连结着马英九办公楼的一端;任何改变,始终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就是凯道。 |
相关阅读:
- [ 02-18]马英九府邸周边加强维安 夜间实施交通管制
- [ 12-01]同性婚姻引台湾社会大讨论 正反双方街头“对峙”
- [ 10-09]“双十”前夕 青年团体怒吼除马吴江“三害”
- [ 08-19]大埔被拆满月 2万人凯道声援
- [ 08-19]台湾各地青年 北上声援大埔
- [ 08-06]台湾美女警察网络爆红 被称为“警界林志玲”
- [ 08-04]台湾军中冤案撼动政坛 当局允重启调查(图)
- [ 08-04]台士兵追思活动 马英九办公楼被投射"冤"及"真相"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