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习马会”意愿高难度大
2014-01-24 07: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
分享到:
|
受困身份问题 “习马会”实际操作有困难 记:您2006年-2008年在陆委会担任副主委,当时正是两岸快要融冰的时期。 童:从2006年开始,两岸就在协商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还有开放陆资。到了2008年,中间历经多次协商,无数次的沟通,终于开放了。大陆观光客的部分成长得很快,可是陆资赴台的部分,只有不到8亿美元的投资,成长缓慢。 记:还有让您印象深刻的协商吗? 童:当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奥运火炬到台湾传递的协商。过程也是协商了很久,但双方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所以最后只好遗憾而终。 记:那么,时至今日,在两岸气氛已经不错的情况下,您认为有可能达成习马会吗? 童:可能性很低。目前唯一的机会是在APEC上,马英九以“领袖”的身份与习近平见面。但马英九之后还要不要见别的领导人?他的身份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习马会”是一个意愿高,但实际操作有困难的议题。 两岸经贸整合 缺乏基层常设机构与合作平台 记:您是研究两岸经济的,对于台湾推进自由经济区与大陆对接,您认为目前主要的困难在哪里? 童:综合观察中国(大陆)的几个对台次区域经济区,都没有与台湾建立具体的、长期的共同合作项目,以及两岸官方、半官方、民间推动的常态性的协作机制。虽然上面有政策,但下面却没有具体执行的平台,当然就没有办法有力地去推动对接。像“海西先行先试”,像厦门的“配套综改”,中央层面都给了政策,可是后续没有足够的细则,当然就没有办法去有效地推进了。 记:那么在台湾方面,原因在哪里? 童:在台湾方面,“中央”要下放权力、下放资源给地方,激发地方的自主性,而不是事事都要由“部会”去推动,地方没有权力,这样会事倍功半。包括两岸经济框架协议、19项协议、两岸搭桥计划等,都是由“中央”主导,并且是适用于全台的政策,两岸次区域在过程中并无参与,也并无细则可配合。 记:所以,大家的思维都要更开阔一些。 童:因为在地方上,他们是具体执行的一方,他们对实际情况更了解。那么,由地方主导、“中央”派人进来,建立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推进机制,或是平台,这样才能成事。过去,台湾由“中央”支持并与地方配合执行的对中国(大陆)次区域政策,仅有金厦“小三通”。 但“小三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仅能靠成本优势与陆客中转的需求,来维持基本的营运规模,而且现在“过境不过夜”与“过境不消费”等现象越来越多,对金门当地的贡献相当有限。 记:您在您的新书《台湾经济关键下一步——两岸经济整合的趋势与挑战》中,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吗? 童:有!我建议从三个层次推动:多点的港口合作、双点的金马合作与两岸自由贸易区合作。多点的港口合作包括空港与海港,由台湾的空港与大陆沿海的海港、台湾的重要空港与大陆的重要空港合作,成立两岸协作平台,进行港务的合作与协调。这些都是共同利益的课题,让双方在推动时比较有动力支持。 |
相关阅读:
- [ 10-25]马英九谈“习马会” 强调不会推动“一中一台”
- [ 10-24]台湾学者:民进党不该继续阻挠两岸政治对话
- [ 10-12]大陆学者:“习马会” 称谓或非最主要难点
- [ 10-09]该为“习马会”做好政治评估
- [ 08-21]“习马会”如何创造条件
- [ 08-16]台当局:“习马会”可在任何场合发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