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6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背景:就在大陆企业在台发行宝岛债出现热潮之际,台湾岛内出现一股限制与批评声音。日前台湾“立法院财委会”在国民党“立委”卢秀燕主导下,通过宝岛债发行应遵守“限总额、限发行利率、限陆与台湾竞争企业”的“三限原则”提案。同时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对大陆企业发行宝岛债表达不满,认为台湾开放陆银来台发行宝岛债无异是为陆企大开方便之门,是“帮陆企打台企”,对台商形成新的竞争。 “反陆资”事件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 这种声音的出现,其实是近来台湾岛内出现的“反陆资”、“防陆资”声浪与思潮的又一集中表现,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除了出现持续半年之久的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声浪及上述限制宝岛债的事件外,还有多起“反陆资”、“打压陆资”或“强化管制陆资”的言行与思潮。一是台“国安单位”强行施压台湾电讯企业,阻止采购大陆华为企业的通讯产品,阻止华为参与台湾通讯产品竞标,强行取消已使用的华为产品。二是台湾财经部门完成修法,收紧陆资在台投资政策,重新严格界定“陆资”定义,加强对陆资管制。另外,台“内政部”则出台另一陆资政策,明年起对陆资投资台湾不动产实行“总量管制”。三是蓝绿“立委”等强烈攻击大陆投资者在国际市场间接持有外商投资的台湾宽频通讯公司(TBC)的股权基金,尤其是国民党“立委”林国正向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施压,公然叫嚣“一定要杀鸡儆猴,画下那条红线”(指禁止陆资直接或间接持有台湾媒体公司的股份)。四是台湾知名《财讯》刊物发表《红色企业全面入侵台股》专题文章,攻击陆资。于是乎,台湾这两年持续开放的陆资又在台湾变成洪水猛兽,不受欢迎,成为台当局阻挠与管制的重点对象,成为蓝绿共同反对的目标。 “陆资恐惧症”是一种“台湾政治病”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及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台湾岛内对陆资态度、政策令人费解与错愕。为何在全球都在积极争取陆资,尤其是日前英国首相访华高调鼓励大陆企业赴英投资之际,台湾岛内却对陆资另眼看待,处处打压陆资,千方百计限制陆资,污名化陆资?显然,台湾患上了“陆资恐惧症”,这是一种“台湾政治病”。 台湾岛内对陆资的态度与政策,是台湾民粹主义泛滥的集中反映,是台湾政治意识形态凌驾于经济的集中反映,是两岸政治互信严重不足的集中反映,核心则是台湾岛内“恐中症”与“反中症”的集中反映。台湾没有正面看待陆资,没有将陆资视为促进台湾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与资源,而是完全以政治思维看待陆资,将陆资视为对台湾的“政治威胁”,视为对台湾的“安全威胁”,视为对台湾的“经济威胁”,而不是台湾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与资源。正是这种政治思维或“恐中”思维,造成台湾岛内不分蓝绿对陆资的歧视与反对态度。 若思维不调整 台湾经济将加速边缘化 当前台湾经济发展陷于困境的原因颇多,就经济层面看,关键之一就是投资不足。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与投资三驾马车中,一个不能少,尤其是在外需不足、出口受阻及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重要。 本来,台湾可以放开手脚,大力吸引有强大实力以及积极争取“走出去”的大陆资本。令人意外的是,台湾却是政治思维第一,“台湾安全”至高无上,维持台湾经济“自主性”高于一切,于是不仅未进一步出台吸引陆资的政策措施(原计划出台第四波开放陆资政策),反而出现“反陆资”声浪,出台限制陆资的紧缩政策。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方面,台湾当局与地方政府在大力招商,鼓励对台投资,另一方面却攻击陆资,限制陆资在台投资。结果是,不仅未能吸引外商对台扩大投资,也阻碍了陆资对台投资,三年时间大陆对台投资金额不到10亿美元,与大陆一年对境外直接投资及台商对外投资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台湾经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台湾的陆资思维不调整,陆资政策不改变,继续歧视陆资,阻挠陆资,只会加速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台湾经济未来之路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小,也预示台湾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将困难重重。 |
相关阅读:
- [ 12-25]大陆籍妻子花光丈夫积蓄后落跑 法院裁定离婚
- [ 12-24]2013年盘点:民进党大陆政策让“我和小伙伴惊呆”
- [ 12-24]大陆旅游团游览车在台湾遭追尾 9名游客受轻伤
- [ 12-23]第二届杰出大陆台商选拔启动
- [ 12-23]台媒称大陆通讯巨头开价千万年薪 挖角HTC高手
- [ 12-22]台湾居民大陆配偶数量呈下降趋势
- [ 12-21]台美容美发业者:两岸优势不一样 有实力就不怕竞争
- [ 12-17]大陆配偶看台湾:感叹真心质朴的盛情 无需多虑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