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台湾时政> 正文

2013年盘点:民进党大陆政策让“我和小伙伴惊呆”

2013-12-24 10:10 赵静 来源:中新网责任编辑:徐家傲 黄晓夏
分享到:

【引言】2013年眼看就要步入历史,各种盘点、榜单、总结照例纷纷出炉,这其中,当然不能少了“网络流行语”的热闹。如果到了今天,你还不知道“我伙呆”、“人艰不拆”、“累觉不爱”、“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是什么意思,会不会有种跟不上节奏的感觉?作为中国台湾网的编辑,在总结2013年海峡两岸热点时,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们,也因此突然发现:拿有些“网络流行语”来形容这一年来发生的台海新闻,竟然也能非常贴切。于是写下这几篇小文,期待与网友找到共鸣。

今天推出第二篇:

2013大盘点(二):民进党大陆政策之“我伙呆”

“我伙呆”,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该词在网上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不可思议的惊讶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到底会不会调整,绝对是该党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话题。然而,经过八场“华山论剑”的洗礼,民进党在面对“要不要抛弃‘台独’党纲”的询问时,却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根据新法取代旧法的基本原则,“台独”党纲已被“台湾前途决议文”取代,而且今年6月党主席苏贞昌已经表示,他处理两岸议题的原则就是在1999年由民进党党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言外之意即:民进党早就已经“处理”了“台独”党纲了,外界就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穷追猛打”了!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可真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请问苏主席:莫非这就是传说中“文字游戏的最高水准”吗?

谢长廷大展“拔牙”功

2013年,民进党在两岸交流方面开始采取较为务实与开放的态度,以谢长廷、陈菊两位绿营大佬的再次登陆为代表,为民进党与大陆的互动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特别是在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有着鲜明“台独”色彩的“新台湾国策智库”登陆参与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堪称“破冰”之举。

3月22日,谢长廷的“台湾维新基金会”派出3位代表,参加了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当时绿营中人寄望甚殷,甚至称“谢长廷将成为民进党继苏贞昌、蔡英文之后的第三个政治太阳”。6月底,谢长廷继续向大陆挺进,与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合办了一场被外界称为“红绿学者对话”的研讨会。该事在两岸引发的关注更加热烈,岛内舆论点评:这已是谢长廷第二次与大陆直接对话,他俨然是希望把自己塑造成“民进党的连战”。

谢长廷的2013年,每走一步都让民进党的“中国事务委员会”显得尴尬而多余。台湾《联合报》这样评价:谢长廷像是一名正在拔牙的牙医,“台独”这个蛀牙已经被他的铁钳摇得松动起来,虽然仍占着牙床的一隅,但已可预见它迟早必将脱落。然而,关心两岸和平发展的人们还是不禁要问:这颗“迟早”会脱落的“台独蛀牙”,“早”,能有多“早”?“迟”,又到底会有多“迟”呢?毕竟,谢长廷在民进党内不是掌权派,他说“有差异才需要沟通”,指的是民进党和中共的差异,但又何尝不是他自己与民进党内部的差异呢?所以,如何与自己的党内同志沟通,恐怕才是谢长廷最困难的作业。

“华山论剑”谁主沉浮?

2012败选以来,全台湾都知道如果民进党不在两岸政策上改弦更张,就不可能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有乐观的预期。千呼万唤之后,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终于在2013年5月成型,苏贞昌排除了在两岸论述调整的准备上较为完整、思考灵活务实的谢长廷,自己亲自出马主导,但“委员会”却在首场会议后就被嘲讽为“一个同床异梦的组合”——到场的各“天王”间完全没有互动,蔡英文甚至没有发言就提前离席;而且会议的聚焦点根本没放在解决大陆政策问题上,力拼2016入场券的“派系角逐赛”倒是成了主角。

作为民进党对外宣称的“整合党内中国政策的重要平台”,“中国事务委员会”先是运作长期陷入停摆,尔后主导的“华山会议”,更是因与外界期待落差太大而饱受诟病。从7月4日至11月28日,民进党规划的9场“华山会议”中的8场接连登场,该会议号称“为扩大党内参与、引进社会及公民团体力量,共同加入民进党对大陆政策的讨论”,消息最初传出时,真的是振奋人心——民进党终于要正视“大选”失败的最后一里路了!然而,在多位民进党内当权人物参与、诸多民进党执政时的党籍高官“共襄盛举”甚至国民党的苏起等人“锦上添花”后,最初兴奋的人们很快就失望了:轰轰烈烈的一场又一场“论剑”过后,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却得出了以“宪政共识”作为两岸对话基础的结论。这个没有任何“两岸同属一中”论述的“宪政共识”被外界一针见血地形容为“掩耳盗铃式的花样翻新”,因为它的核心仍是“台独”。

中评社评论认为,华山会议表面上为民进党各派系提供了大鸣大放的机会,但其实并无实质意义,因为不管与会者提出什么建议和主张,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定调权始终掌握在苏贞昌手里,最终只不过都是苏的“一言堂”而已,民进党的“台独”基本论述和核心理念都没有任何变化。如今,第9场“华山会议”正在筹备中,据说民进党将于下月发布两岸路线的“新决议文”。“小伙伴们”还应该有所期待吗?

“两个太阳”何去何从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民进党虚晃这么多招都解不开“大陆政策”这道题,并不是他们没能力,更多的恐怕是因为没有这个“心”。面对明年登场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与决定派系地盘的“七合一”选举,绿色政客们有多少能将“大陆政策”当成“重要议题”呢?只顾着布局2016战场的“两个太阳”又有谁会愿意因此失去“台独”基本盘的支持呢?

“两个太阳”,即2013年民进党最聚光环的两大人物——苏贞昌、蔡英文。民进党内“两个党中央”之说流传甚早,虽说苏贞昌是党主席,掌管资源;但蔡英文人气不减,支持者众。在明年的“七合一”选举激战前,民进党将先在5月上演一场党主席选举厮杀战。步步为营、剑指2016的苏贞昌当然非常清楚民进党内的主流政治氛围,两岸政策可以逐步往中间靠拢,两岸交流与民共交流可以继续加以推动,但不能走得太快。正如陈水扁办公室前主任陈淞山分析的:若误以为苏贞昌为“政绩”需要便会大改两岸政策,恐怕不切实际。

另一位最有希望代表民进党冲击2016的蔡英文,在2013年11月12日说出的一句“两岸和平共荣、互利共生”引发多方关注,因为它大大突破了民进党以往的话语尺度。两天后,蔡英文又在一场演讲中表示,“2016年如果民进党重返执政,我们会与对方一起努力,维持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这是她首次延用大陆“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提法。这是蔡英文释出的一个难得的正向表述,但仍有学者悲观认为:此番论述恐怕只是她为“大选”布局采取的一种“政治表演”,因为仍未触及“民进党是否抛弃‘台独’并承认‘九二共识’”这个核心问题。

“两个太阳”何去何从?有意争取民进党提名参选的台大医师柯文哲一番“两个太阳让他犹豫加入民进党”以及“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狂言”,击中了民进党人的心事,不管苏蔡哪派在明年的党主席选举中获胜,民进党都避免不了“内伤”。绿营有“放炮大王”之称的张景森更是放言:蔡英文在社会支持下参选2016已成定局,苏贞昌若“再费心机”,只会伤害党、伤害自己、伤害蔡英文。但很快有人提出质疑:“两个太阳”若要变成一个,为何是苏贞昌退,而不是蔡英文?有台媒分析:“两个太阳”固然造成了民进党今日之困境,但即使苏贞昌放弃参选2016,蔡英文也未必能顺利胜选,即使胜选亦未必能平顺执政;因为民进党的要害是在两岸政策不能彻底转型,若没转型就去比较苏或蔡何人在2016较具胜算,有何意义?

打不开的“台独”死结

一直以来,反对大陆都是民进党捞取政治资本的不二法门,即便是2008年两岸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民进党至今仍没有清晰的两岸论述,台湾民众当然有理由担心:如果把执政权交到民进党手里,可能会令台海重陷动荡。民意紧逼下,民进党不得不开始考虑调整两岸政策。逻辑上,只要放弃“台独”立场,即可走出困局,但政治从来不会这么简单;抛弃“台独”这块安身立命的“神主牌”,就要彻底改变从“台独”角度看待问题的机械式思维,更何况,放弃“台独”还意味着民进党要冒失去基本票仓的风险,苏贞昌与蔡英文更是要冒失去明年党主席大位、进而失去2016入场券的风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民进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吗?

到目前为止,民进党的神龛上依然供奉着“台独”党纲,许多言行依然充满了“独味”。2013年,民进党一边热热闹闹地召开“华山会议”讨论大陆政策,一边却轰轰烈烈地迎接陈水扁重新入党,一连四周举行的“勤政为民,壮大台湾”8年执政研讨会更是将“迎扁主旋律”推向了高潮。陈水扁重回民进党是他的美梦的开始,却是民进党噩梦的延续,但这件在外界看来“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民进党还是做了,无他,还得用“争夺基本教义派选票”来解释了。

民进党内有识之士曾表示,民进党反对“九二共识”,却提不出比“九二共识”更具说服力的论述。说穿了,就是“台独”之路不可行,却又不愿放弃“台独”。也许,对于民进党来说,能说出“宪政共识”已算是一大突破,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即认为这意味着民进党正在“委婉放弃台独党纲”。不管是真“委婉”,还是假“委婉”,这两个字都已将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难言之隐一语道尽。所谓积重难返,大概如此了。

大陆已多次表示,只要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的“一中”原则,就欢迎前来交流。但从目前的迹象看,民进党真的难以跨过承认“一中”这个心理门槛。但无论如何,2013年“台独”二字已在绿营的话语体系中逐渐淡出,民进党两岸政策也确实正在悄然转向,至少在明面上已经不再鼓吹对抗,这对两岸和平发展来说绝对是好现象。民进党也确实是时候深入思考一下了:如何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

最后,我想以全国台研会副秘书长杨幽燕的一段话为本文结尾:民进党成立30余年,其中不乏政治明星,但民进党现在需要的是能将其带出困境的政治家,需要胆识和战略的格局与高度,能够站在民进党自身利益、台湾民众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来考虑民进党政策的方向,进行政策的调整和转型。

(作者:赵静,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