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台海>台湾时政> 正文

台学者:两岸海上维权可三步走 认清美日干扰

2013-12-14 16:32 何端端 李建伟 徐秀林 来源:中国台湾网责任编辑:林锦 林锦
分享到:

台学者:两岸海上维权可三步走认清美日干扰

日前,《万里海疆巡礼》采访团在台北专访了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冠雄。身在四面环海的台湾岛,王冠雄把自己的重点研究方向确定为海洋问题。面对当前中国遇到海权挑战,王教授提出两岸共同海上维权三步走的思考建议。

两岸海上维权的共识最重要

记者:最近这几年海洋问题在我们海峡两岸成为热点话题,特别是出现了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挑战以后,大家更加关注海洋,您作为研究海洋问题的专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

王冠雄:这个感受是特别的深,长久以来,我相信海峡两岸对于海洋权益的维护能够带来两岸共同的利益,这个我们大家是绝对没有办法去回避掉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来,特别是在南海和东海的议题上面海峡两岸共同面对外来侵扰,彼此之间是有更深的一些体会。

记者: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新情况,您有哪些重点的思考呢?

王冠雄:第一个思考,我觉得海峡两岸是在共同的历史的脉络上,所以我们对于海上权利的维护,基本立场是相当吻合的;另外一点就是我们面对外来侵扰的时候,也是会有一些相同的做法;我们在整个国家安全的思考上面,也必须要从共同的出发点来思考面对的挑战。

记者:在两岸的交流中,您觉得是共识大于分歧么?

王冠雄:共识是绝对有的。举例来讲两岸之间是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而且在海洋权益的诉求上面也是很类似,甚至于是相同的。经常碰到外国人问我,台湾跟大陆对海洋权益的主张,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我个人的第一反应,不一样的地方我一下子还真的找不出来,因为很多根本就是共同历史所面对的问题,那么所面对的挑战也是相同的,这个是我们双方彼此之间会具有共识的地方。

分歧的地方不是没有,因为台湾跟大陆目前我们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并不是说指的是任何政治上的意见的分歧,而是在于整个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理位置上头,很可能我们会有一些不同的思维。举例来讲,大陆因为整个海岸线非常长,对外海洋事物的应对上头,大陆势必一定会有一套自己的思维;台湾是一个岛,四周围都环海,因此在面对海洋来的挑战的时候,那可能是前后左右都会面对到共同的议题,而且这个议题可能是多样性的,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选择。

记者:那您觉得,两岸的共识在面对这些海洋问题的挑战时是不是非常重要呢?

王冠雄:是,绝对重要。举例来讲,在最近这几年,从不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上面来看,台湾跟大陆对于海洋鱼类资源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另外,对于资源特别是对于石油天然气,也有共同的需求,因为我们都需要在经济的发展上有一些基础,这些基础无可避免的来自于能源的供给。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双方之间是绝对会有一些相同的看法。

记者:对于存在的分歧,如何求同化异呢?

王冠雄: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还是需要多多的互相接触,然后大家可以来获得一个理解,也就是说互相能够体谅、然后互相能够去认同对方的一些思维跟想法,特别是现在面对外头很多挑战的时候,我觉得两岸之间,如果说是能够有默契的去处理一些事情的话,那我在想可能会处理的更好一些。

记者:在您和大陆现在的交流过程中,您觉得是不是在一步一步的有更深入的理解呢?

王冠雄:那当然,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第一个是面变广,因为现在两岸之间特别在2008年之后,两岸之间的接触应该是在广泛的面上是相当的好的,讨论的面向已经变得非常的多,不过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议题上头,两岸之间需要再做进一步更深入的探讨跟意见上面的交换,这样子才能让我们彼此之间的讨论跟理解,还有一些体谅,不仅是面的宽广,也能够在点的上面去获得一些突破。

认清干扰两岸携手合作的外部因素

记者:从现在的情况看,面对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大陆方面的立场是非常的明确,态度也比较的积极,一直想推动两岸之间的合作,然后一致对外,相比较之下台湾方面态度要暧昧一些,或者是有一些顾虑,您觉得这之中的顾虑主要是什么呢?

王冠雄:是,您讲的完全没有错。我认为两岸在面对相同的挑战时,彼此的表现可能会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个人的理解是,以大陆来讲,面对的挑战可能是更强硬一些,因为现在全世界都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那么势必会受到已经是大国的国家的挑战。从国际关系的历史上看,很少会在一个区域里边同时维持住两个大国、强国存在,因此在我们这个区域里边,其他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势必会对中国的强盛和崛起有一些酸溜溜的心态。所以我可以想象得到,中国大陆在面对海疆议题挑战的时候,势必会用一个比较强烈的方式来确认某些基础的原则。因为长久以来两岸之间的隔阂,台湾当然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会用相对不同的一个角度,譬如说台湾长久以来跟日本、跟美国的接触比较深,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实。两岸之间从1949年到大概2000年左右的五十年时间,是处在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想法的环境里,现在要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个状态扭转过来是不容易的,可能还是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我也必须要强调的就是,对于海疆的很多问题,我们两岸的立场是一致的。长久以来对于海疆,譬如说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今年在5月份发生台湾跟菲律宾之间的渔民纠纷这些问题,马英九从维护台湾、维护人民利益的基本角度出发,立场是坚定的,但可能因为究竟台湾还是一个小地区,因此他在处理手段上会增加一些圆滑的方式。

记者:理解。您刚才提到了国际因素,就是说在这些南海问题上、钓鱼岛问题上存在着美、日的因素,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那么现在美、日之所以在我们的这些海疆、海权问题上能够这么比较强硬的做文章,是不是也吃定了我们两岸之间现在有裂痕、有分歧,这样有空子可钻?

王冠雄:我觉得从两个方面来讲,或者是从整个历史的脉络上头,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大概是在60、70年代的那个时候,当时两岸还是在一个极度分裂的状况之下,他们的确是真正的把握住了两岸之间的分裂,譬如说美、日他们在钓鱼台问题的处理上面,才会出现所谓的“归还琉球条约”,再不然就是把钓鱼岛里头的某些岛屿当做是美军演习炸射的靶场。第二个时段就是现在,我觉得现在的这个状况,可能反而会有一点点的转变,也就是说两岸之间实际上是在往一个合的方向走,他们会认为兄弟两个如果说是合二为一的话,在共同处理一些相关议题的时候力量就会变强,立场上面也不会有相互的掣肘或者是抵消,所以就会相对的来讲受到一个比较高的关注。因此他们会尽量的去把对方的力量给减损掉,使得自己的力量提升,我相信这个都是很常见的一种操作的手法。不过我想很重要的还是两岸的默契,我相信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面会变得比较方便一些。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说,原来两岸对立的时候,美、日想从中做文章,现在两岸在走向缓和的时候,他们顾虑我们真正的合到一起了,所以他们还要插手,那台湾又非常在意他们的态度,所以现在也面临一种尴尬。

王冠雄:是的。

两岸应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一致对外

记者:事实上台湾在整个的海疆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无论是面对钓鱼岛还是南海的太平岛,台湾都是不容或缺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现在的政治现实,我们还不能完全协调一致的去面对海权的挑战,还是可以让人来做文章。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怎么能最大限度的来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您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海洋问题的专家,觉得我们从哪里着手开始解决才是最佳之道呢?

王冠雄:因为本人是在教育界服务,我会比较强调加强教育,这个可能短期之内不会马上看到效果,但是我觉得长期来看的话,会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做法。我觉得不仅要教育我们国内民众,对国际社会也要教育。我们先从国际社会的教育来看,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国际社会对于两岸在南海的主张有相当多的误解,包含大陆所讲的九段线,或者是台湾这边所讲的U型线,事实上两岸对于线段的立场是很坚定的,但是它里面的内容我们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叙述跟阐释。目前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国际社会是一直不断的在筹划这一个线段,会刻意的渲染说九段线是中国企图掌控整个南海的这一种手段。我相信1947年的这一个主张以及一直到了现在中国大陆在国际社会所做的所有主张,都还是相当自我克制的。因此我觉得,国际社会有这种言论出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给予驳斥。

记者:那就是说在概念的清晰方面还要进一步的……

王冠雄:还要进一步的去理清,也就是说两岸之间在立场上应该要做进一步相互的研究,否则的话到时候可能大陆的学者一种说法,台湾的学者另外一种说法,又会让别人找到了一个可以从中间切入、分化的机会了。所以我觉得,对外的话语、主张应该要一致起来,这就需要做更多的、更进一步的相互探讨和交流。

讲教育的另外一个方向是针对我们国内的民众,我觉得国内的民众往往有高度的对于国家民族的要求,很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激烈的反应,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去克服的。我相信现在在大陆或者台湾都会有很类似的情况出现,譬如说在网络的发达之下,一则错误的讯息、或者是被错误解读的讯息,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传遍千万人,造成千万人的同一种回应,甚至于对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一个正需要做出清楚、理性决策的政府构成民意的压力。我觉得这可能也需要我们在民间做更广泛的教育,让民众能够了解到我们的主张是什么,怎么样去做才是一个合理的、理性的决策。以上就是两岸都要努力的地方。

记者:您的看法现在也在大陆的学者中有共识,他们也是主张在海权问题上、在南海、钓鱼岛问题上,两岸应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一致对外,像您说的要理清概念,从默契到进一步的沟通、进一步达成共识,然后形成共同对外的一致的概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正确的疏导国民的这种爱国热情也还是需要去做。那么在我们共同开发、共同着手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您有什么样的思考?

王冠雄:共同开发上面我觉得两岸之间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主要的当然是资源,这可能是两岸之间在进行第一步共同开发的过程当中要去思考的。第一个就是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因为是一个游动的资源,两岸之间应该要有制度。这个制度是一种保护的制度,让渔业资源能够被两岸的民众共同享用,大陆的说法叫做可持续的利用,台湾是叫永续利用,这是绝对需要的。但是问题来了:两岸的渔民在捕捞渔业资源上都有很强的能力,如果说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管理机制的话,渔业资源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会被两岸的渔民共同给利用掉了,这是很严重的。举例来讲好了,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到市场上去还可以买得到很鲜嫩的黄鱼。

记者:指的在台北么?

王冠雄:在高雄。那个时候还可以吃得到,但是我印象中大概到了大学时候,就听母亲讲说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黄鱼了,即使有也都是从金门那边过来的,后来慢慢的台湾这边就几乎没有了。这几年市场上又出现黄鱼,但据我所知是从跟大陆这边的渔业界交易过来的。这种鱼既然好吃,绝对不是只有台湾的民众喜欢,大陆的民众也一定会喜欢,在这种大量需求的过度捕捞之下,渔业资源是绝对会受到很严重的破坏,两岸之间渔业资源的保护是可以马上做的。

第二个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台湾海峡的南部一直延伸到南海的北部某些区域里,两岸已经开始了石油跟天然气的探勘,我个人觉得蛮鼓舞的,因为石油天然气这种资源跟渔业资源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渔业资源经过我们适当的保护之后可以永续利用,但是石油跟天然气是你开采完一桶就少一桶。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会把它当作战略性的物资来加以应用。可以看得出来两岸之间对于这个资源的利用的眼光跟手段做法,事实上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这个过程里面,两岸之间显然是已经有了相当好的一个基础。

还有另外的一个利用,我个人深深感受到不能放弃的,就是要发挥海洋空间的一些功能。举例来讲,台海两岸的民众现在互相来往的机会很多,因此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头除了飞机之外,可能是渡轮,再加上台湾海峡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航道,那么在这么密集的、无论是客或者是货运输的空间里面,万一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外发生,那么救灾、救难应该是要有一套健全的体系。目前,台湾的海巡署跟中国大陆的海监已经实施过共同搜救的演习,我觉得这种搜救的演习应该还可以再扩大,而且甚至于是扩大到两岸能够共同管辖、共同控制这一个海域,一旦有这种急难救助的事故发生的时候,两岸应该有一套的机制,比如说谁先发动救难的作为,后加入的也有另外一套救援的机制,让这一个救援的活动很顺利、很有条理地进行。我相信,这种做法会有利于两岸之间对于海洋事务共同合作的体验,另外,两岸之间的合作也会正面促进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望的传播。

两岸携手海上维权可分近程、中程、远程三步走

记者:刚才您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共同维护权益、共同开发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海上安全利益的共同维护,就是共同的保护我们人民的生命财产。那确实此前也发生了菲律宾那样的一个事件,所以我觉得您说的共同维护生命安全这方面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更大范围上,就是说共同的保卫我们的这个海洋权益、保卫我们的主权领土、保卫我们的海上安全,您觉得还有什么更推而广之的,要进一步做的建议么?

王冠雄:事实上还有一些可做的,举例来讲,两岸之间在共同执法的这种层面上,或者说还会有一些更深一层次的共同管辖的事物。虽然在目前来讲,感觉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不过我觉得两岸之间如果能够从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着手的话,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我大概会把它区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三个步骤。我觉得近程的部分,应该马上做的就是渔业资源的开采、共同管理跟维护;第二个是救灾、救难的问题;第三个我个人认为是在海洋的环境保护。因为经济开发对于环境的破坏跟影响,我相信在任何的国家的发展里面都是一样的。那么今天对于两岸来讲,我们也同样的对于经济发展有强烈的需求,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环境保护要给予用心,这一定是重点。

在中程的部分,就是对于我们刚刚讲的,包括资源利用、救灾救难、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共同管辖,也是可以进一步去思考的。我为什么会把它界定在中程,因为这些事情是属于功能性的,政治性的色彩会相对弱一些,两岸之间可以做思考的多一些,碰到的障碍也少一些。

远程的话,我个人认为,可能会进一步的涉及到法律的层面。举例来讲,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毕竟它是一个会被消耗的能源,因此两岸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理解的话,可能我们会耗费更多的功夫在里头。我还想到相当敏感的两岸军事合作,也要放到一个最远程的进展里。如果两岸之间能够尽量先在近程的部分累积更多的信心、互动、共识的话,那我觉得往下一步的迈进,应该是会变得比较可行一些。

(中国台湾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报道记者何端端,特约记者李建伟、徐秀林报道)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