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台海 > 台湾社会> 正文

台湾新规或致私立高校出现恶意倒闭潮

www.hyyz888.com 2013-09-22 07:54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岛内高招会现场

东南网9月22日讯(海峡导报 记者薛洋)时至开学,台湾一些私立技职院校的老师却无心授课。位于台南的昆山职高传出教师工资被打六三折,屏东县永达技术学院拖欠工资达7个月,有的教师被迫借债度日。近日,上述私校部分教师罢课维权,引发台当局的关注。“内政部长”李鸿源已松口,将鼓励一些不达标的私校自愿退场,退场后,校地可变更为价格更高的商业用地。但部分家长担忧,此举或促使私校恶意倒闭,让学生毕不了业、老师失业。台湾私校何去何从,成为马“政府”急需面对的难题。

有高校教师工资被打六三折

最近闹出欠薪风波的永达技术学院,也曾风光过,学生人数一度超万人。可这两年,该校招生状况变得“惨不忍睹”,目前只剩八九百学生。潘教授在永达技术学院工作了15年,最近几年他的收入不涨反降,月薪比之前少了两三万元(新台币,下同),还经常拖欠。他纳闷地告诉台湾媒体:“原本以为教书是奉献一辈子的事,没想到当教授也会失业。”

教师工资被砍不止永达技术学院一所,据台媒披露,光台南市就有几所私立高职技校工资打折,其中昆山职高减薪幅度最大,几年前就打八五折,新学期开始再打七五折,月薪减至原来的六三折,目前教师平均月薪仅为38000元左右,已影响到生计。很多人不满打拼十几年,收入却越来越少,干脆辞职。

受少子化影响,这些技职院校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永达技术学院这两年新生报到率不到两成。一些私立高校的学生总数居然不满千人。招不到学生就没办学经费,相关学校的教学品质就越来越差。上面提到的潘教授坦言,10多年来,学校一共让他开过40多门课,数学、物理、音乐、汽修都得一手包办,“这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

倒闭潮或从偏远地区开始蔓延

台湾所说的招生难、几分上大学现象,主要是针对这些私立技职院校。

除了军警等特殊院校外,台湾高校主要分两大类,一般院校和技职院校。其中技职院校常被冠以“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等名称,好的技职院校甚至有硕士点、博士点。老牌的公立科技大学一般发展较好,生源也没问题,而私校则往往要为招生头大。有些学校老师还要兼“业务”招生,招不足就扣年终奖。据台“教育部”披露的数据,今年岛内高校招生,只有17所一般院校招生不足,缺额217人,而技职院校缺额则高达16000多人。

“民间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偏见,再加上少子化,台湾技职院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院陈益廷博士告诉导报记者。台媒分析,全台有109所私立院校,若持续招不到学生,至少将关闭六成学校,这波倒闭潮或从东部、南部偏远地区开始蔓延。

大陆学生救不了台湾私校

目前大陆学生赴台读本科只能选择私立院校,这种限制被指有“经济的逻辑”,台当局是想借陆生生源来为岛内私校“救市”。不过,这个算盘有点打错了。

据陈益廷介绍,陆生来台读本科多以一流私校为目标,如中国文化大学、铭传大学、世新大学等生源较为充裕,而很多一般的私校则无人问津。“这些学校在台湾都招不到学生,怎么能指望他们吸引跨海求学的陆生,何况还有无聊的‘三限六不’悬在头上!”据统计,最近两年,岛内技职院校实际录取的陆生数量,都只有招生名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招收陆生,只能缓解而不能挽救台湾的私校,除非每年有数万陆生来台,但在短期内这是不可能的。”陈益廷指出。

“土地换退场”机制引质疑

让教学水平不达标的私校硬撑着,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台当局决定出手,辅导相关私校退场。按现行规定,私校可转型为文教、社福机构,但由于预期获利较少,校方自然兴趣缺缺;若学校完全退场,土地须归公,校方更是无法接受。据台“内政部长”李鸿源透露,为鼓励私校退场,学校土地可变更为商业用地,校董可领回六到八成土地。

据了解,台当局为私校退场定下四大指标,包括学生数不满3000人且近两年新生注册率不满六成、社会评价太差、积欠薪资半年以上、违法等,要求以三个月为限,若限期内仍无改善,就启动退场机制。

不过此举在岛内学界引发挞伐,有学者认为,这些土地多年前是以极低价格拿到的,如今地价翻涨数百倍,若校董拿回六至八成,退场赚的应该比办学还多,恐造成私校恶意倒闭、抢退,届时教师和学生将是最大受害者。

陈益廷博士说,私校退场必须设限,若要变更土地用途,也要符合都市规划,“政府”要把关,并落实对私校的财务监管,否则校董绝对会“吃干抹净”。

导报记者 薛洋

  • 责任编辑:徐家傲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