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明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 奋力谱写三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时代新篇的决定
2024-09-06 08:56:18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蔡晓卿 |
分享到:
|
|
(2024年8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三明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了全面部署。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奋力谱写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福建、对三明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改革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问题,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三明特色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切实以“改革领先”的实绩实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推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二、聚焦新征程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机制 (2)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的落实机制。紧紧围绕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省委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责任、措施闭环工作机制。健全市委深改委督促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市委深改委会议机制、议题设置机制,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完善市委深改委运作机制,实施市委深改委工作规则,完善联络员会议制度。建立重要改革举措责任分工机制,压茬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走前头、求突破,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完善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机制。健全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与推动“四领一促”工作有效衔接机制,完善部署推动、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落实省委“三争”案例遴选报送、交流推广机制。完善跟踪问效、联合督办机制,实行重点工作“专题汇报、问题通报”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完善分类精准考评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励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担当作为。 (4)完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建立重点领域改革清单化机制,完善国家级、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市县创新亮点清单,实行动态推进、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建立改革联合调研机制,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健全改革督察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将改革成效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建立重大改革成果全媒体宣传推广机制。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完善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的制度机制 (5)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一手抓制度机制巩固,一手抓功能性使命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功能性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全市特色产业链条发展,鼓励国有资本向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科技平台、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投资,参与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业态、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和运营,增强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支撑功能。推进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组,探索建立实体经济投资平台和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管理模式。推进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改革,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健全企业负责人差异化薪酬制度。推进国资监管机制改革。 (6)完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建立完善支持政策体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建立民营企业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完善领导挂包帮扶、惠企政策直达等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落实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政策,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监管执法和诉讼服务,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优化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促进信用融资支持民营经济。优化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7)完善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机制。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投资和消费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机制,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按照上级部署持续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健全招商引资、招标投标、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公共数据分级开发机制,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管道燃气售价制度。 (8)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围绕优化涉企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加强要素供给、提升机关效能,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创新优化。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完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协同机制,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深化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9)推进财税改革。强化财政预算体系衔接,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财源建设机制,加强税源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优化政府性项目运行绩效评价体系,落实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税收征管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落实专项债券投后管理,完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10)推进要素资源利用机制创新。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机制创新,完善矿产资源循环化利用和全产业链开发引导机制,不断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供给质量、利用效率、治理效能。推进闲置资源资产盘活机制创新,深入挖掘市属国有企业房产、土地、场馆等存量资产多重价值,采取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公开租赁、处置变现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完善旅游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机制,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培育壮大文旅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全市旅游资源和市场高效整合。 (11)推进园区改革。深化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突出特色、梯度培育、梯次推进,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中、发展集约。巩固园区整合成果,进一步厘清开发区与属地政府、平台公司的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管理权限、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建立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机制,探索共建园区、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盘活用好园区低效用地。推进化工园区优化提升机制创新,形成主导产业明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四、聚焦新质生产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12)创新现代产业发展机制。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完善市县重点产业图谱,健全完善“一链一策”工作机制,推进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1条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钢铁与装备制造、高端纺织、新材料、沙县小吃、竹木、种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健全新型工业化推进机制,实施培优扶强龙头企业行动计划,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机制,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型消费、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健全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加快优质企业上市步伐,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3)完善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制。健全产业数字化发展机制,探索“数实融合”发展路径,推进钢铁与装备制造、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健全数字产业化发展机制,突出数字商贸、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卫星、算力等新赛道。发展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健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施科技创新平台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建立人才、技术、资金、数据和现代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完善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健全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监管机制,探索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模式。 (1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发展方向,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机制,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支持县域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完善“卡脖子”技术问题、企业技术需求、科研院校技术成果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主动联合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探索创新国有企业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15)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与区域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学校布局结构,探索“托幼一体化”、乡村学校托管、九年一贯制等举措,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创新办学模式,完善“总校制”、跨区域合作、专门教育等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发展格局。构建人才贯通培养的职教体系和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师资管理,建立师资队伍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研人员准入、考核、激励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高中教育内涵提升、中小学教育健康护航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 (16)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作用。健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深化校地合作、产才融合,完善“订单式”、“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重点地区引才联络站,创新柔性引才、以赛引才机制,完善人才项目“赶集日”、人才飞地、“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等机制,推动更多明籍专家人才、青年人才来明就业创业。提升三明人才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人才驿站联盟机制,打造“礼遇人才、厚待人才、服务人才”的人才生态圈。 五、聚焦新型城镇化,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17)推进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改革。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市区规划布局,健全城市更新机制,优化提升绿化美化、排污排涝、垃圾消纳、交通路网等城市功能模块,实现中心城市布局合理、规划衔接高效。完善“三沙永”融合发展机制,建立项目布局统筹机制,推动交通、就业、就医、入学一体融合,优化区域优质资源配置。完善商业业态统筹发展机制,推动商贸业态集聚发展。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 (18)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小县大城关”建设,持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一县一特色”产业链培育机制,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产城联动机制,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管理机制,促进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建立城乡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发展。 (19)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完善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种业、高效林业、精品果茶、生态养殖和优质烟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完善配套服务制度体系。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帮扶制度,巩固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完善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完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 (20)完善沙县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一手抓产业链建设,一手抓行业服务机制,形成沙县小吃多层次发展体系,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建立支持沙县小吃发展工作机制,健全市级统筹、定期协调、协同服务机制,推动沙县小吃全产业链发展。完善沙县小吃品牌规范化管理机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品牌维护推广、创业服务培训、传统技艺改造等提升行动,打造“物美价廉、快捷卫生”的国民小吃。坚持跨业态跨区域融合发展,推动沙县小吃深度融入明台交流、乡村振兴、三产发展,带动小吃业联动发展。 (21)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上级部署,有序推进沙县区大洛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任务,并做好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巩固提升沙县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改革。持续深化农垦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种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六、聚焦扩大开放,健全交流合作制度机制 (22)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深化中央单位对口支援、沪明对口合作、京明科技协作、新时代山海协作,探索跨区域优势要素整合机制,加强科技、产业、人才、资本、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创新,提升合作能级。建立山区产业体系融入上海等先进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模式,完善“上海研发+三明制造”等对接模式,打通创新资源要素导入通道,探索建立“产业飞地”、“科创飞地”。落实常态化联合会商、经验交流、走访联络机制,积极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合作项目,持续拓展跨区域合作交流热度深度广度,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