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市调研,深入三明的12个县市区141个点。从钢铁工厂到千亩果园,从产业园区到农户家里,习近平同志遍访三明的山山水水,留下来不少许多动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三明人一直牢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嘱托,做好经济发展、人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建设一个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三明。
东南网7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刘惠萍)7月9日,走进三明市泰宁县上清溪景区,丹霞碧水,点点竹筏。一阵清风拂过水面,掀起波光粼粼。从事多年的排工老饶正绑着竹筏,为迎接游客做好准备。
大学生小饶利用暑期,再次来到上清溪撑排。刘惠萍 摄
这次的撑排于他而言,意义非凡。原来这次的撑排搭档是他的儿子小饶。老饶向东南网记者透露,儿子在外地上大学,现在放暑假,回到老家,便像去年一样,在上清溪撑排。“去年,利用暑假,我在上清溪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小饶说,看着家乡的旅游越来越好,自己也想为上清溪的旅游做些贡献,这个假期还邀请了不少大学的同学来一饱泰宁之美。
其实,上清溪的竹筏前后需要两个人配合,其中不少是夫妻档、兄弟档,像这种父子搭档也逐渐增多。据统计,泰宁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1/5。目前,泰宁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内外顶级旅游品牌,并获评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第4名,仅去年的国内旅游人数就达到了890余万人,总收入76.6亿元。
1997年4月9日-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泰宁,深入调研指导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作,实地考察了尚书第、大金湖、上清溪等地,叮嘱“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
在泰宁县尚书第内,来自中央美院的学子正在写生。刘惠萍 摄
连续25年来,泰宁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会议都是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目前开发有大金湖、上清溪、九龙潭等十大景区,创造了全国第5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泰宁路径”。泰宁县把旅游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培育,带领老区人民踏上“旅游快车”,成功走出了符合泰宁实际的“旅游兴县”之路。
三明市全域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牢牢把握生态底色,吃上“旅游饭”的还有与泰宁接壤的建宁县。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村民林爱华笑呵呵地说。
走进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碧水环绕,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如今的高峰村一改过去旧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为了维持生计,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介绍。
正值暑假,不少游客来到高峰村体验刺激的漂流以及嬉水的欢乐。陈震 摄
位于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的香溪花谷旅游景区内,络绎不绝的游客正在体验刺激的漂流以及嬉水的欢乐。近年来,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高峰村率先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市场化运营集体资源、资产的方式,组建了旅游运营公司。据了解,这个不到900人的小山村中,有260余人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在夏季旅游高峰期,每天能够吸引近千人到村里观赏游玩,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高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推出高峰漂流、香溪花谷、农家乐等,目前,全村已发展民宿15家、农家乐和农家超市9家。村民们参与村里的景点旅游服务工作,以“股东+员工”双重身份收益分红。
一枝独秀不是春。高峰村以“跨村联建”模式,联合大源村、圳头村成立金铙山联村党总支,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全力发展壮大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00元,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