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2023-11-11 10:16:50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
东南网11月10日讯(通讯员 肖 丹 林同春)“如果儿时没有去当兵,我就不会有之后丰富的境遇,入伍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很欣慰两个儿子都当过兵……”秋风习习,在尤溪县城关镇一处居民楼里,89岁的柴文成从一个老式木箱里翻出一个包裹,解开已然泛黄了的布块,他一一掏出了立功证书、复员证以及工作证等。 柴文成于15岁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后又在上海高射炮兵学校担任后勤人员。退伍后,他投身一线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直至离休,并获得“纪念福建解放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光荣在党50年”等纪念章。 懵懂少年入军营 1934年7月,柴文成出生于山西省乡宁县安汾公社丁石村一户贫苦农家。 “那时候太艰苦了,全村都吃不饱饭。15岁那年,解放军部队来村里征兵,我想着跟部队走总能有口饭吃,就报名了。”柴文成回忆道。 1949年2月,柴文成入伍。年纪小的他被安排到第一野战军四军,成为教导团里的补充团一员。 “那时物资紧缺,我们没有军装,每人给发了一条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字样的毛巾。”柴文成说,随后,他跟随部队在西安集训了2个月,就启程前往甘肃。“一开始我们还能乘坐煤车,但到了宝鸡后,就只能步行。一路上,前面的战士负责打仗、开路,我们这群补充团的新兵就跟在后面走。有一次,经过一处战场时,只见硝烟四起,鲜血弥漫,一些人倒下了,很惨烈。” “每天要走五六十公里,那腿脚可疼得不行,后来实在走不动了,上级就安排我们轮流乘坐拉物资的马车。”柴文成回忆,“走到甘肃天水时,还停下住了一阵,其间我们就去开荒种地,再学一些文化知识。” 就这样,历时近三个月,柴文成跟随军队终于抵达驻地——甘肃临洮。 “到了临洮后,每天除了参加集训,还得上识字班,学习拼音、数学和写作等课程。由于当地土匪多,所以一到晚上,我都不敢轻易出门。”柴文成说。 柴文成学习能力强,经过一段学习后,他由最初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到能写家信,算术题也能考到100分。“当时,我所在团的指导员年龄大,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弱,算术题总考不过50分。我就天天给他补课,还指导其他组员一起学。”回忆起当年的学习场景,柴文成显得有些高兴,“每周都会评比先进学员。先进学员能坐在光荣席上听课,而光荣席只有3个位置,就设在课堂的最前排。我时常能带着组员一起坐上光荣席!” 在军队学习的2年里,柴文成因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又乐于团结互助,于1952年8月被西北军区第四军政治部记三等功一次。 投身一线建设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防空力量薄弱,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时常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扰。而在1950年10月,美军不仅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还派飞机轰炸我国边境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城防高射炮兵学校于1952年10月在上海创建,以专门培养高射炮兵专业人才。 “为全力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我所在部队奉命从甘肃奔赴上海,参与新学校的建设。在学校里,我担任过警卫员、通讯员、文书等。”柴文成说,因自己会识字,后续主要参与印刷教材,整理、制作教学沙盘等教具,以及管护训练器、模型机等。 “我记得,担任学校高级班的班主任、系主任都是师级或团级干部,学员也大多是军队里的连长、排长等。而我的工作,就是用心服务好大家,专注保障教学。”柴文成说,1955年3月,因工作认真负责,他获得上级肯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1956年5月,22岁的柴文成被准予复员,他被安排在上海勘测总队从事文书工作,后又被分配到尤溪县供销社、县工农业公司、县外贸公司等担任收购员、仓库负责人和业务股长等职务。 “我是27岁到尤溪的,刚来时很不适应,这里到处都是山,泥土路又窄小,一下雨,路面一踩就是一个水坑。”柴文成说,但多年的军人生活,他养成了服从组织分配的习惯,从此,他便在尤溪安家落户。 20世纪70年代,尤溪县钨矿资源丰富,松香、山苍子油、白石米等物产丰饶,且品质优良。1974年,在尤溪县外贸公司任职时,柴文成多次到三山大队等村子实地采集物料送到省外贸公司检验,经审核认定后,最终获得国外订单。 “为了能把尤溪的好东西出口赚外汇,他经常前往福州、厦门、三明以及县内乡镇等地联系对接。谁来收货?货送到哪里?账怎么收?这些他都得操心。那时,他时常白天黑夜不着家,可把他累坏了。”柴文成妻子耿银娥说。 “80年代,我将一批松香送至厦门出口,成功赚取到一笔外汇,县里靠此买了第一辆面包车用于工作。后来,我还被县里评为助理经济师。”柴文成笑道,那时,尤溪很多物产俏销海外,很好完成了出口创汇任务,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