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三明频道>福建日报看三明> 正文

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唤醒山林 富裕农民

2021-09-02 17:09:49徐文锦 许琰来源:福建日报责任编辑:刘惠萍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市沙县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民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着力解决农村资产认定难、交易服务难、产权融资难的问题,有力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变农业发展资本,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资源变资金

秋粮丰收在即,沙县区凤岗街道的米业大户徐国文正等着秋粮收割,购买新的稻谷进行加工,一笔50万元的贷款让他底气十足。“我们通过贷款,用现金或预付款直接拨付给农户,让种粮的农民吃上‘定心丸’。”

这笔贷款来自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服务。徐国文用大米加工设备在该中心办理农村产权鉴证书后,抵押贷款50万元。他说,这已经是他第三年在交易中心进行续贷了。

徐国文经营着拥有20年历史的家族米业公司,这几年他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以前,农业设施设备不能作为抵押物,没有抵押物也就不能贷到款。如今有了贷款支持,除了购买原料、雇佣农户外,资金有剩余,还可购买服务和技术咨询,维护并升级设备。资源盘活了,资金宽裕了,我们更敢放开手脚去做了。”

徐国文的底气得益于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规范的产权认定办法和交易服务平台,农村资源资产难以转化为农业发展资本,资产认定难、交易服务难、产权融资难的问题困扰着农业发展。

为破解这些难题,2015年7月,沙县成立三明市首家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吸引农业、林业等部门入驻。交易中心创新产权登记办法,由产权交易中心为不具备产权登记条件的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业设施设备办理农村产权鉴证书,使之具有权属证明,具备抵押担保的功能。

为降低风险,当时沙县还向省里申请了1300万元农业支持保护基金,由入驻中心的沙县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管理,采取“政府+银行”增信模式,为产权鉴证的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消除了贷款银行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还为农村“沉睡”的土地和房屋资源交易提供了便利。交易中心可收集发布农户闲置资源信息、企业需求信息,打通了供求双方的信息渠道。

“串联”变“并联”

2002年以来,沙县开始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转到山上,让林权逐步明晰到户,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分山到户、均林到人”让林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如林农普遍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资金投入不足等。

针对痛点,一场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由此展开——林地所有权还属于村集体,把原先的“承包经营权”进行分离,承包权还属于农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入市流转。由此,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一大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么多林业经营主体该如何办理林权业务?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不仅有农村产权鉴证服务,还提供林权类不动产初始、转移、变更、抵押、注销登记等服务,有效保障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3月,沙县区凤岗街道际硋村村民魏发松来到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林权流转交易的相关手续。他准备流转116亩林子,工作人员为他评估后,以57.9万元在中心挂牌。

“没想到还没半个月时间,林子就流转出去了,在招标会上标了68.8万元,比挂牌价高了10多万元。”魏发松笑着说,“我用这笔钱流转了一片约90亩的杉木林,还在合肥开了一家小吃店,每月收入稳稳的。”

“随着林改不断深入,中心逐步吸引收储、设计、评估、保险、银行等要素机构入驻,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特别是为林权流转交易提供配套服务,将申请、登记、发证、评估、参保、授信等环节由‘串联’变‘并联’,实现一站式交易服务。”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森林流转交易中心主任何绍斌说,如此一来,不仅缩短时限、提高效率,还能促进交易公开化、透明化。

魏发松说,抚育间伐后,他还打算在交易中心将这片林子拿去贷款,大约能贷30万元。他计划用这笔钱投资林场,让林地源源不断释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前一般是国有和集体林场来办理业务,如今林农个体也不断增多,我们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获得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何绍斌说,中心如今已实现免收费服务,尽量减少农民的交易成本。

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766宗4.87亿元;受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2960宗,面积6.3万亩;组织林权招标会471场,中标金额3.67亿元;完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818宗,面积17.0万亩,价值5.2亿元;完成森林资源收储面积1.9万亩。

破解融资难

无论是种植粮食,还是经营林地,融资难曾是农村的普遍难题。产权鉴证书解决了部分农村产权不能抵押贷款的难题,但风险难管控成为新的阻碍。

2016年,沙县出台了林权收储抵押贷款实施方案,以“一评二押三兜底”的模式,建立起从评估到抵押物,到风险防范的机制,消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成为破解融资难的核心。“一评”是评林木价值和林农信用等级,从源头上把控风险;“二押”是林权抵押和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为林农贷款增信提额;“三兜底”就是先由基金、保险兜底,最后由国有收储公司收储兜底。由此,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同年,沙县富口镇白溪口村村民邓长明想开办休闲农庄,他看中了白溪口村兰石自然村的一片山林,并将它承包了下来。然而,只有林子,没有资金,如何建设农庄?“福林贷”的出现解了邓长明的燃眉之急。

“福林贷”是当地林业部门和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为解决“分林到人”后,“碎片化”林权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福林贷”模式并不复杂,由村委牵头设立村级林业担保基金,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由林业合作社为林农提供贷款担保,林农以其同等价值的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申请贷款。

有了“福林贷”,邓长明拿着林业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来到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站式”办理林木价值评估,并由森林资源收储公司收储“兜底”,顺利向银行申请到林权抵押贷款20万元。邓长明说,通过审核评定后,办理完手续,当天就能放款,一次授信,年限3年,随借随还。

如今,邓长明的休闲农庄初具规模,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游玩。

据介绍,今年以来林权类贷款新增7560万元,累计发放11.18亿元。“我们正在携手银行创新林业金融服务,开发更多金融支林产品,延长贷款期、降低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林权贷款规模。”何绍斌说。

何绍斌表示,随着林改不断深入,林权类服务也要与时俱进,今后中心将继续在林地经营权流转、林票交易、林业碳票交易等生态价值实现的交易产品上进行有益探索,让农民的产权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