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三明频道>本网原创> 正文

三明“全电”赋能 “双满意”点“靚”振兴乡村

2021-04-26 16:38:16傅淑婷 江丽霞 陈金华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肖晓敏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泰宁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走进崇际村部分结对留守老人家中,帮助排查用电安全隐患。江丽霞 摄

东南网4月26日讯(通讯员傅淑婷 江丽霞 陈金华 文/图)4月26日,行走三明,满眼绿色,一派欣欣向荣。

“现在的生活真是好!”三明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村民赵青、肖耀忠这些年依托当地旅游业发展,带领村民开办民宿,为中国美院等上百所院校学生提供写生“一条龙”服务,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崇际村山清水秀,60多幢村民住宅统一呈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既有村庄自然肌理,又有雅隽清逸的人文底色,被评为2020年“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赵青说,现在的生活,再也不是“上山砍柴、回家劈柴、煮饭烧柴”烟熏火燎的日子了,做饭用的是电饭煲、电磁炉、电高压锅和蒸箱。“全电厨房”把我们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日子过得敞亮又舒适。

这些年,泰宁供电部门先后投入17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沿线10千伏线路,改造3台配电台区,崇际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全电厨房、全电民宿、全电旅游逐渐兴起,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生意十分火爆。现在,村里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就有70多辆。

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小吃街清晨景象。傅淑婷 摄

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村民俞金珠也是忙里忙外,“满意”写在脸上。

俞邦村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国民美食跳出“农门”,跨出“国门”,因小吃业富起来的俞邦村,龙峰溪穿村而过,廊桥、石坊、长亭,移步皆景,小吃街,灯盏糕、米冻皮、甜烧麦,香味氤氲。

“过去为了谋生外出做小吃,如今,用电清洁方便,在家门口起个电灶,就能做小吃生意,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俞金珠说。

2021年,全电商铺、全电摊点打造的低碳节能小吃街,将科技元素与传统小吃文化融合,为俞邦村乡村振兴注入更加清洁、强劲的发展动能,充分激发小吃业的“放大”“溢出”效益。

以电代柴、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的实施与推广,清洁、安全、稳定的“全电”供能模式,不仅点“靚”了村民们美好生活的愿景,也点“靚”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茶籽油生产车间自动化加工茶籽油。 陈金华 摄

尤溪县是“中国茶油之乡”,全县茶油林面积27.2万亩,2020年油茶产量达3000吨,实现产值7.7亿元。

“过去,油茶籽采摘下来后,要经过15天左右的晾晒,去壳取籽粉碎后才能榨油。人工压榨,20公斤茶籽只能榨出1公斤茶油。”尤溪县城关镇下村村55岁的油茶种植户陈文松介绍,他种植油茶20多年,过去传统榨油方式要经过人工去壳、日晒、薪柴烘烤等步骤,耗时久、效率低、收益差,曾一度影响他们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为促进油茶产业绿色发展,2020年,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围绕打造“一县一特色”乡村电气化示范点目标,在尤溪县推广电烤茶籽技术。国网尤溪县供电公司在尤溪县城关镇下村村、台溪乡清溪村等多个集中油茶种植的乡镇进行电网改造升级,满足种植户用电需求。

“全自动智能电烤茶籽系统,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及烘干时间,有效保障每一粒茶籽的烘烤品质。”据福建沈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治钦介绍:“相比传统烘干方式,用电去壳、烘烤,烘干一炉5吨茶籽仅需12小时,4斤茶籽就能产出1斤茶油,用电智能烘干,效益和产能都大大提升,品质也得到了保障,一年可节省人工等各项成本100余万元。”

远山宁翠黛,溪水叮咚淌。如今,走进下村村,只见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村子实现了“蝶变”,旅游也跟着旺起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油茶种植户陈文松在下村种植了500多亩的油茶,年收入超2万元。既富了村民的钱袋子,又美了乡村。

“2021年,我们将通过深化新时代‘双满意’工程、推进新时代‘人民满意供电单位’创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美好生活·电靓万家、清新福建·绿色赋能等‘七大行动’,进一步赋能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振兴乡村经济。”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正信介绍。

据悉,一季度,三明地区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项目70个,替代电量2.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4.73万吨。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