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见证】看了老照片才发现,三明的售货员原来这么牛!

1986年7月,三明市化工糖烟酒商店营业厅一角

在计划经济时期,售货员是人们眼中香饽饽。不受风吹雨淋,不用油污沾身,不被尘埃环绕,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就足够吸引人了,更何况在那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商店里拿着介绍信的单位和拿着各种票的个人络绎不绝。那时候,人们为了买到心仪的商品,对着售货员说着好话,赔着笑脸,这也一度使得售货员成为“脸难看、话难听”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之后,(地辖)三明市委提出把三明市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工业城市,要通过重点抓好“三优一学”(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学雷锋、学先进单位先进人物),来改善民生“八大难”。

1986年,三明市财委在大众旅社召开优质服务现场会

进店有迎声、问话有答声、离店有送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了三明售货员的工作准则。十大窗口竞赛、岗位学雷锋、优质服务百日赛……各种竞赛活动层出不穷,也练就了售货员们各自的拿手绝活。

一称准

1987年3月,三明市财贸系统服务技术表演赛现场

一个出色的售货员,首先得是一个出色的“人肉称重器”,顾客说要多少,就能准确无误地拿多少。不然,买半斤猪肉得来回割上三四刀,红烧肉是焖不成了,只能剁个肉末儿包饺子;打个酱油,补一点儿倒一点儿,洒的都比装的多。于是,卖糖果讲究“一抓准”;卖布匹的追求“一量准”;卖副食的讲究“一勺准”,一称准成了售货员们的绝活儿。

一包齐

没有塑料袋的年代,包装也是售货员的通用基本功。不同商品有着不同的包法。

比如说副食包,都是包“牛头包”,上宽下窄,得包出两个犄角。包不同的食材有着不同的技巧:白糖红糖颗粒大,可以使上点劲儿压实了,能出形;散盐颗粒小,碱面易飞粉,就得先折出形再包,否则就装不起来。

1987年3月,三明市财贸系统服务技术表演赛现场

捆瓶儿也是必备技能。捆瓶儿用的是纸绳。细细的纸绳,拗出一个圈来,正好卡在瓶口处,还会打出一个提手,任您怎么提都不会散了去。

1986年,三明市化工糖烟酒商店营业厅糕点柜

包装糕点也有讲究。不管顾客选择什么点心,都得根据糕点的种类、大小、形状灵活地搭配好。

一口清

1986年,三明市列东百货大楼针织柜

1986年,三明市列东百货大楼营业厅

除了过称和包装,售货员还得记性好,脑瓜儿灵。当时没有计算器,也没有电脑,每个售货员都是珠算高手。算盘曾是柜台上的标配。比如糖果柜台,十来种不同的糖果,价格大多不相同。顾客买糖经常会分着买,这种要一两,那种要三两,一斤糖买上十几种也是有的。售货员们凭着好记性,记下种类和重量,在算盘上噼里啪啦一顿响,一会儿工夫价钱就算好了。

在三明,服务越来越优质,人民也越来越满意。百货商店的两端,一端是吃穿用度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另一端是千方百计让“满意在三明”的使命感,使得城内这一间间百货商店里充满着笑声、问声、算盘声,既繁忙又温暖。

图文由三明市档案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