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水厂建设初期工地。图片来源于三明市档案馆 1958年6月,建设者们陆续进入三明,三明市区人口由6000多激增到数万。所有建设者都吃大食堂,一个食堂供食好几百人,而食堂用水大多数是直接抽取沙溪河水,甚至还用毛竹管从山边接引山泉水直接作为饮用水,饮水未经消毒,卫生无保障,许多人都得了痢疾。 不仅是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工业用水也存在困难。基地建设,水电先行。为确保三钢1959年国庆出铁、热电厂9月发电及广大职工生活用水,快速建成三明自来水厂成为燃眉之急。 三明自来水厂的建设速度,在我省给水工程上是史无前例的。1958年7月,正式开始筹备水厂工程;1958年9月,第一进水泵房破土动工;1959年9月,基本完成了土建和安装工程,并正式投入生产。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1959年“十一”前供水的光荣任务,保证了发电和出钢、出铁、出材,以及其他工业的用水。 奋斗铸胜利,拼搏才能出奇迹。三明水厂快速建成的背后是建设者们披荆斩棘白手起家的勇气,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韧性,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强。 快速施工 第一进水泵房是省建一公司三个快速施工的重点工程之一,是比较复杂的多层混凝土结构,高约17米,需要安装木模4500平方米,绑扎钢筋113吨,浇灌混凝土1038立方米,砌砖5800立方米,按以往施工工期需要45天左右。 三明水厂第一进水泵房(混凝土浇灌工程)的实际建设工期是,8天。 三明水厂建设初期工地,图片来源于三明市档案馆 承担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省建一公司一工程处和9128部队七连。省建一公司一处一队党支部书记蒋章法,他擅长发动,群策群力制定出“一次立模、交叉作业,连续浇灌”的作战方针后,战斗开始了。立模的木工、搭架子的竹工、绑扎钢筋的钢筋工、运送黄沙石子及混凝土的助理工、浇捣混凝土的水泥工,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大部分工人干12小时换班,特殊工种的骨干分子过了休息时间仍坚持不肯换下来休息。竹架工张荷生的脚被铁钉扎伤,整个脚背肿得像个大馒头还硬是坚持不肯换下来休息;机械工徐高福负责开发电机,白天黑夜跟班,尤其是夜晚,他得坐在发电机旁两眼不停地盯住仪表,山蚊咬得他到处肿,书记蒋章法看了心疼得半夜去买蚊香给他驱蚊;队长叶祥生50多岁了,不管白天黑夜,总是挟着一捆图纸,关键部位、隐蔽部位总要亲自反复检查核对。9128部队的战士在施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士陈昌营在运输材料时被石块砸伤,刚包扎完又投入施工,并创造了60小时连续作战的记录。 经过全体军工和一工程处拼搏,水泵房(混凝土浇灌工程)仅用8天的时间就竣工建成。 三明水厂建厂初期工地,图片由三明恒源供水股份公司档案室提供 抢修电机 为了1959年元旦出钢,1958年底,水厂在沙溪河边建成和安装了临时水泵房及两组机泵,主要供给列车电站用水。为保证工业用电不受中断,每当溪洪暴发时,职工们都要坚守岗位,随时观察水位变化,到逼不得已时必须及时将电机拆迁到更高处,拆迁时机修工与电工必须密切配合协作。机修工全力抢拆电机并及时拆洗安装,电工则尽速架线接电,水退了又要拆退原地。两个工种人员必须密切协作配合,保证了安全与生产两不误。在第一水泵房建成完工之前,这样的配合协作前后共18次,每次基本上保证了列电和三钢的生产用水。 1959年2月,溪洪暴发,凶猛的溪洪,剧烈上涨。除了建在沙溪河畔的临时水泵房遭到了溪洪前后9次的猛烈袭击外,第一进水泵房也时刻遭受着溪洪的威胁,当时第一水泵房已经安上了两台440千瓦的电动机。为了保护第一进水泵房不被水淹,水厂职工配合施工部门抢救围水坝,但水势越来越猛,2月29日洪水终究无情地冲塌坝身原有的漏口,从进水口冲进泵房内部,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能尽快地吊起电动机,遭受的损失可就大了。当时正值严寒季节,但职工们个个意气风发,站在齐腰深的冰冷刺骨的水中,一面撬动混凝土底座,一面用道木垫高电动机,最后在兄弟单位起重工的通力协助下,终于把电机吊离,保护两台电动机不受水淹成废品。 三明水厂机修班先进集体成员合影。图片由三明恒源供水股份公司档案室提供 恢复供水 1960年6月10日,水厂遭遇了洪水的突然袭击,进水口被淤泥堵塞,造成了停水停电,“恢复供水、为全力保钢而战”,又成了一场紧急的战斗。当时的条件下,只能组织潜水人员下吸水井清理泥沙,疏通进水道。闽江水电局派来了6名优秀潜水员,他们一到现场,马上争先恐后投入战斗,在战斗紧张时刻,在没胸深的水中,坚持工作竞达五个小时,根本顾不上在火车上没吃饭、没睡好觉。 水厂也组织水性好的队员组成突击队,赤膊下水配合潜水员的主力作战。突击队员们个个赤膊潜水深达3-5公尺以下,忍受着水压大、头发昏、耳发痛等症状,一次又一次潜入水中清理堵在进水口的淤泥。共产党员刘友钦同志被进水口的铁丝划破了眼角皮,不时地流着血,但他还是从早上一直坚持到下午;有的同志晚上只休息3-4小时又投入战斗,从零点开始一直苦战到19个小时才结束。在闽江水电局、省建一公司、安装公司、重机厂、市政工程处等兄弟单位要人有人,要物有物的各方协作和全力支持下,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战斗,水厂恢复了工业生产和生活给水,取得了抢修进水口恢复供水战役的全面胜利。 工人在清理淤泥。图片由三明恒源供水股份公司档案室提供 60年过去了,一份份发黄的档案、一段段洇化的字迹,真实地记录着建设者们的战斗场面与奋斗激情。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可以说,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这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这是一个同甘共苦的年代!虽然多数的建设者没有留下姓名,甚至一生默默无闻,但他们与同期的建设者一样,将一腔热血洒向了三明这片土地,在三明的建设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东南网综合三明市档案馆、 三明市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