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靠产业特色 添扶贫亮色
2020-04-24 09:22:09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
赖坊樱花 杨颖 摄 东南网三明4月24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杨颖)时下,在清流县赖坊镇,处处迸发着无限生机。村民们在乡村大地上勤劳耕作,一片片茶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一排排樱花在微风中摇曳……“如今的农村,那是处处大变样,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村民林进寿感慨道。 赖坊镇是清流县贫困户最多的乡镇,全镇有建档贫困户146户385人,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中,赖坊镇认真落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把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头戏,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达到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目的。 南山村万亩茶园 杨颖 摄 产业扶贫 百姓持续增收有望 近年来,赖坊镇各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16家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后,大力发展台湾丝瓜、赖坊花生、茶叶等特色产业,动员党员能人、产业大户加入协会组织,今年拟吸收80户左右贫困户入会(社),并进一步完善村集体、村民按股分红机制,力争每年为贫困户增收5000元以上,为村集体创收4万元以上。 据赖坊镇党委副书记陈华介绍,为了进一步稳定老百姓的增收,让老百姓能够持续增收,赖坊镇以产业为抓手,走产业发展路子,保障老百姓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 蛋鸡养殖是赖坊镇最大的养殖产业,镇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引入大丰山禽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循环化改造、建设50万羽标准化生态蛋鸡养殖场,带动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300余户村民养殖或务工增收致富。 茶叶是赖坊镇的另一骨干产业,素有万亩茶园的美誉,赖坊镇紧抓独特的气候、山地土壤适合优质茶叶种植这一优势,引进台湾、浙江、泉州等地客商和本地茶农共同开发,建设2000亩海峡两岸茶博园,种植青心大冇、龙井43、乌牛早等名优品种,发展4家茶叶加工厂,生产东方美人茶、龙井、铁观音、红茶等。采取“集体+企业+农户(贫困户)”模式, 重振茶业产业雄风,为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基础。 百姓晒花生 杨颖 摄 花生及其他特色种植是赖坊镇确定的又一产业,各村采取业主带动、分散与集中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发展赖坊花生和优质丝瓜,通过轮作的方式提升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在基地务工,也成为了村民们空闲时节的好农活。 今年51岁的村民林其音,因为年纪过大,外出打工挣钱的门路被阻挡了。“好在村里有了悠然国这个产业,不出家门,也能打工挣钱了。”林其音说,有空的时候在基地帮忙采茶、除草,一天还能挣到70元,“划得来,家门口就能挣钱!” 大丰山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 杨颖 摄 党员帮扶 百姓内生动力大增 “多亏了小吴,不然我们还是以前老的耕种方式,辛苦效益又不好,很难脱贫。”姚家村村民林中兴坦言。 原来,早在之前,林中兴家主要种植几亩水稻,但在2017年,他家改变了创收方式——养牛、种植花生和油茶。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党员吴凯辉的劝说。 “当时,小吴来我们家宣传,建议我们改变种植方式并养上几头牛,说方式简单见效快,是个好活路。”林中兴回忆道。 当年,林中兴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开始养牛,并种植了3亩花生和7亩油茶,收入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有1200元的固定收入。 “这种致富方式要得,早晓得该早点改变了,之前思想太保守了。”林中兴至今回想起来,都略显得有点后悔。 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老百姓稳定致富。而党员设岗定责,正是赖坊镇采取的主要做法之一。 “之前给乡亲们介绍这些,大家可能都觉得多余,有点多管闲事,但是现在他们尝到了甜头,有了效果,都很认可了。”吴凯辉说,“虽然很忙很累,但是,看到村民日子好过了,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 “我们共组织220多名创业大户、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能人党员,与贫困户‘1对1’或‘N对1’结成对子,制作发放联户服务牌,实行资金、技术、政策、就业、生活‘五上门’帮扶机制,手把手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解决技术政策等方面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陈华说。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