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光明
2019-09-02 10:59:47李顺亮 郑丽萍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林张清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走向光明 ——追寻已故老红军兰光明革命足迹之上篇 1959年,兰光明留影 贵阳、宁化两地亲属商定落实兰光明遗愿方案后留影 革命,就是走向光明之路。 四渡赤水,惊心动魄,以少胜多,神来之笔。1935年初,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甩开一路上围追堵截的重兵,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企图。中国革命,迎来了关键性转折。 红军,向着光明阔步前进。但是,身受重伤的三明宁化籍红军战士兰邦万,却从此留在了贵州。鱼水情深,当地群众把他从红色洗礼的赤水河边,抬到了白色恐怖的贵阳城里。 向往光明的他,强忍着伤痛,在医院里取了新名字——“兰光明”。只是,5颗子弹之中,有2颗再也无法取出,此后和他长伴一生。直到他离开人世,这2颗子弹才出现在他的骨灰里! 扩红,参军去! 风展红旗如画,旌旗猎猎作响。 宁化,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仅1933年2月至1934年9月,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宁化县委党史方志部门就在《红色中华》上,找到有关宁化扩红报道多达44次。 兰光明老家治平畲族乡,当时扩红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汀东、澎湃、泉上、太雷等地,都属于现在宁化县的行政区域范围。但我们的统计,并未包含这些地区。所以扩红的数据,实际还更多。”宁化县委党史方志室副主任龚翠英说。 每10人中,约有1人参军!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共有1.37万多人参加红军。1934年,小名叫作“林保子”的兰邦万,也回到家中说自己要参加红军。 “汉人头上三座大山,畲民头上有四座”。治平畲族乡,地处闽赣两省之间,位于宁化、长汀、石城三县八乡交界处。土地革命之前,这里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年幼的林保子,从小就知道家里的日子苦。一家人租种点薄田,从年头辛苦到年尾,自己和两个妹妹还是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红军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光明。1931年,长宁区建立起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那时16岁的林保子,第一次明白:穷苦的畲民,也有翻身的日子。 眼见19岁的林保子要参加红军,家里的长辈不是没有犹豫过。他们清楚孩子的心思,可是,他们真是万般不舍。 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结伴上战场……当时的宁化,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革命的大道理,久居山里的老人不清楚,可是他们知道,没有红军,家里哪会有田地,畲民哪里能出头? 1934年3月,林保子报名参加了长宁区少先队。家里一点头,没过多久,他的愿望实现了。苏维埃乡主席池德清把这批少先队成员,护送到汀东县里。他是其中一个。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一〇一团,就此多了一位名叫“兰邦万”的红军战士!至于登记在册、编入红三十四师一〇一团的兰光明,此后有过怎样的部队整编与队伍调整,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绝命后卫,红三十四师完成殿后任务后烟消云散。庆幸的是,兰邦万打过了湘江,打到了贵州,参加了四渡赤水这场载入史册的伟大战斗。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