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追寻:“红星”生辉折射长征光芒

2019-08-06 11:52:33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兰发连随身红军竹筒

1985年,兰发连(后排右一)回宁化座谈并与红军战友合影。

兰发连四女婿唐盛利展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宁化县民政局来函。

在蓝山县文物管理所,兰发连的女儿女婿再次见到了父亲珍藏一生的竹筒。

①采访团在兰发连救命恩人雷善红的外孙家中采访。

②采访团在宁化治平兰发连侄儿家中采访。

③在蓝山县档案局,采访团找到了一份兰发连生前所在单位的档案记录。

采访团在道县烈士纪念园采访。

站在轿顶山上俯瞰,四周群山茫茫,曾繁益英勇跳崖后,就生活在这大山之中。

老红军曾繁益生前一摆架势就显威风。

△满怀崇敬之情,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采访团部分成员登上轿顶山顶的红军跳崖处。

山路崎岖,采访团只能搭乘拖拉机和步行。

得知记者要来,曾繁益4岁的曾孙站在家门口张望。

曾繁益的儿子曾祥玉(右一)、女婿谢序鳌(左一)正在浏览手机里的“记者再走长征路”报道。

兰发连后人自发前往道县,祭奠红三十四师革命先烈。

这是一场历时9日、往返逾2000公里的追寻。从三明出发,驱车赶赴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再从蓝山县经道县,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今年6月底至7月初,由三明日报社、三明市广播电视台、宁化县融媒体中心组成的新闻采访团,追寻已故老红军兰发连、曾繁益曾经走过的漫漫长征路,探寻这背后的一段段红色故事。

两位老红军都是1933年在家乡——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军时,兰发连只有14岁,年龄稍长一些的曾繁益也不过17岁。少小离家,投身革命,长征远行,血战湘江。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九死一生,最终活了下来;然而,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敌人的追击和自身的伤病,他们中途与部队失散后,余生苦苦寻找,却再也未能归队……

兰发连在行军至蓝山县时已经受了伤。在油榨脚一役中,他藏身于草垛内,躲过敌人的搜寻,最终被当地村民所救。此后,他寻找部队未果,只得在蓝山县扎根,成了一名失散异乡的“红军崽”。曾繁益的故事则更添几分悲壮,在敌人的追击之下,他跟红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团长韩伟,在成功完成既定掩护任务后,边打边撤至海拔1651米的轿顶山上。“革命理想高于天”,他和战友们毅然决然纵身跃下山崖。尽管幸运获救,可他余生却再未走出灌阳县的深山老林。

在老红军革命足迹的探寻过程中,充满着细节的震撼和无数的感动。兰发连终其一生,坚定守护着自己参军时红军发放的竹筒,视若珍宝;曾繁益纵身跃下山崖时,留有两颗子弹,以防万一遇敌,便要一颗射向敌人的胸膛,一颗结束自己的生命……

红军长征,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了一条壮丽的红色飘带。而像兰发连、曾繁益这样的失散红军,就像这条飘带上一颗颗的红星,散落在漫漫征途的崇山峻岭中,却永远熠熠生辉,折射着长征精神的无尽光芒!(三明日报记者 李顺亮 曾凤清 李远明 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