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未病先防奔健康!细数三明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迁!

2019-08-06 11:32:05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林张清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将乐县总医院医生用健康一体机为村民诊疗。

市第一医院大型C臂X线血管造影减影机

50年代医生会诊。

1957年,医务人员在原三明县医院病房前合影。

腹腔镜手术刀

传统手术刀

时间长河,奔流不息。

新中国成立70年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迁,记录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与贡献,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福祉。

从“老三件”到“高精尖”

人生七十古来稀。回首懵懂年少时期,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才刚刚起步。

1969年,年仅17岁的罗上柘,成为了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第一位“赤脚医生”。

“我刚当医生的头一年,仅有一些中草药及一些针灸、拔罐简单的医疗器械,看病也就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老三件’,村里人有什么头疼脑热、肚子疼的,就只能针灸开些中药吃。”忆起早年的看病经历,罗上柘仅用一个词形容:简陋。

如今,有着50年从医经验的罗上柘,已从5平方米的医疗站,搬迁至村部100多平方米的卫生所看诊,医疗环境正发生着巨大改变。

常年守候在手术台前的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李学山,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医院,也感受到了手术环境的明显改善:“以前,手术室没有冷气、暖气供应。冬天天冷时,只能烧锅炉,供暖只能保证1小时。到了夏天,为了散热,我们只能多备一些风扇。现在好了,手术室都是层流手术室,空气自动净化,室内也始终保持在22℃至25℃的恒温温度,大大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二次感染率。”

除了就医环境的改善,手术器械的进步、医疗设备的革新,也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巨变的重要一环。

“之前,传统手术用的医疗器械是常规的不锈钢剪刀、镊子、钳子等,且医生手术都是在眼睛的直视下进行。现在,医生都在高清摄像显示系统下手术,使用的也都是腹腔镜手术器械,手术精准度明显提高。”有着30多年护理经验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郑燕文告诉记者。

已和超声医学打了22年交道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丰小英,对超声医学历史了然于心。

上世纪80年代,超声医学普遍应用于全国临床上。”从一维A超到二维B超再到三维、四维彩超,介入性超声,丰小英也见证着医院超声医学的发展变迁。

“以胎儿检查为例,过去二维B超只能检查孕妇中胎儿的大小及羊水量,现在四维彩超可以给胎儿做全身精细化的体检,涵盖颅脑、四肢、心脏等的检查,胎儿唇腭裂、脊柱裂、内脏外翻等先天畸形能更清晰地查出来。”丰小英举例道。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跨步演进还涵盖着取药系统的不断先进化。

去年8月,市第一医院正式启用全自动发药系统。此系统配备了全球首发的智能机械手和药槽协同管理药品技术。

“这台全自动发药机内部的立体空间可以存储8000盒药品。以往药剂师配齐四种药平均至少需要三分钟时间,而智能门诊发药机平均每8秒便可发放一张处方的药物,极大地提升了配药速度和准确性。”市第一医院药剂科副科长陈应向记者介绍道。

不管是就医环境的改善,还是手术器械的发展,亦或是医疗设备的改进,我市医疗事业的发展正从“老三件”逐步向“高精尖”迈进……

从传统手术到“微创介入”

“在介入治疗尚未应用于临床以来,诸如恶性肿瘤,血管狭窄及闭塞等疾病,以内科药物治疗、外科开刀为主。”谈及几十年来手术治疗的变化,市第一医院介入科主治医师余磊感触颇深。

他告诉记者,内科药物治疗,往往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患者难以坚持或耐受。而外科手术治疗一般需要全麻,风险高,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患者术后恢复慢。

1993年,市第一医院创立介入治疗科以来,通过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一根导丝、导管、支架与球囊,采用微创的方式治疗相关疾病,达到与内外科治疗相媲美的效果。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可重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这种治疗,患者创伤小,恢复快,2至3天即可痊愈出院。”余磊举例道。

有着近30年外科手术经验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一区科主任卢积榕,也见证着几十年来手术治疗的发展巨变。他说:“最早的时候,我做胃大部切除手术,都要提前备血400至800毫升,且手术一做就是4个小时。现在我们进行微创腹腔镜手术,仅需1个多小时就可完成。而且,手术中患者出血一般仅10至50毫升,无需输血。”

在手术向着精细化转变的道路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周福花也很有发言权。

“过去子宫切除传统手术切口大到5至10厘米,而且术后伤口恢复慢,还会留下像‘蜈蚣’形状的疤痕,很不美观。再加上住院时间长达7至10天,且疼痛难忍,让不少患者产生了恐惧心理。现在好了,通过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刀口仅有0.5至1厘米,或者腹壁上没有切口,且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住院3至4天即可出院,这为女性患者带来了不少福音。”周福花说道。

去年2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开展了无痛分娩技术,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又为不少妈妈捎去利好。

“近些年来,我们医院大力发展微创诊疗,从开腹过度,到多孔腹腔镜,到经脐单孔腹腔镜,再到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将微创理念逐渐升级,造福了三明地区及周边县市广大百姓。”同样有着多年妇科手术经验的市第一医院妇科主任林焕明补充道。

从传统手术到“微创介入”治疗,在历史长河中,我市医学发展脚步高速前行,精准医疗也成了解锁疾病诊治的金钥匙。

从“已病治疗”到“未病先防”

自从2017年,我市开展以县(市)为单位、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全面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建设后,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已成常态。

在促进医疗行为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中,市第一医院推动医学人才、医疗资源、疾病病种“三下沉”,并逐步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模式转变。

“今年3月28日至4月25日,我们还组织高血压、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先后到三钢分院、列东分院、列西分院、徐碧分院、陈大分院、洋溪分院等6家分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工作,初步完成筛查1533人。”市第一医院医改办主任邓冬英说道。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远忠告诉记者,2011年,医院就成立了治未病科。2017年,医院还开展了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师专业培训。今年,医院还将在健康大数据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做好健康跟踪,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从“已病治疗”到“未病先防”,将乐县医生手里的“秘密武器”——健康一体机“功不可没”。

“在健康检查一体机上,患者的体温、血糖、血压、血氧、尿常规、心电图等等都可以检测,这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医生工作站’。”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部会诊中心医生张伟介绍道,除了现场体检,村民还可以在健康一体机上刷医保卡、现场诊疗、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同时能够实现就地结算。更重要的是,村民诊疗和体检过程中产生的健康数据,可以第一时间上传到县总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实现居民健康档案时时更新。

“与此同时,我们还借助分级诊疗平台,通过分院上传的患者远程影像,为患者开具诊断书,让原本需要远处就医的患者,不离开本地就能接受到大医院资深专家的诊疗。”张伟说。

在发力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将乐县还通过集成全县近19万人口的健康数据,对居民健康进行“点对点”跟踪、管理和干预,将居民的健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着力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医疗端口前移。

如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正悄然来到百姓身边,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越来越多……(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