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来自长征出发地长汀、宁化的红色信仰报告
2019-07-23 10:49:28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林张清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61c29cd42666b4edafac027a258343ac
信仰,令他们坚韧不折 直到40年前,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发现了被油纸布包裹的军号谱,霎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这本用于行军打仗的“密码本”,他视同生命。1934年,罗广茂作战负伤四处藏匿,颠沛流离中军号谱不知去向。解放后,罗广茂多次在长汀、宁化寻找未果。心结化不开,他常常独自坐在院中,翻出号嘴,吹上几段,然后紧紧攥在手里。 上交组织的那一刻,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对他而言,40多年漫长等待,每一天都是煎熬,这天终于实现了当初“人在,号谱就在”的诺言。 是什么力量支配他能够忍受痛苦,为之等待,为之倾心? 翻阅中央红军主力开启载入人类史册的长征史,我们寻找答案—— 在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路上,他们愈挫愈勇、英雄辈出;在途中被打散了、负伤了,但他们找寻队伍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龙岩籍红军烈士张仰的孙子张敏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长征中担任红三十四师101团参谋的张仰在广西左江负伤,伤情略好便取道寻找部队,沿途求乞,终于回到龙岩游击区找到党组织。 张敏说,信仰在支撑着爷爷,“只要尚存一息,就要找到组织”。 三年留守苏区的游击战中,国民党军采用“车干池塘水,捉尽水底鱼”的狠辣手段,隔绝了游击队与群众的一切联系,致使游击队一连数月无粮吃、无衣穿,甚至完全靠野草、野果、野菜充饥。游击队员们依然英勇作战,多次打击了敌人,并发展壮大了队伍。 怀着信仰去战斗,他们就有了双重武装!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他们也在追问,这支队伍衣衫褴褛、缺枪少弹,信仰从何而来? 这信仰来自党对真理的孜孜追寻。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与悲壮的革命征程中,这种追寻也从未止步。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鲜明底色……一支农民为主的军队建设成了强大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信仰来自党的宗旨在人民群众中的扎根实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一组数据让人慨叹: 在长汀,1.72万青年参加红军,平均每12个人,就有1人参加红军; 在宁化,长征前夕民众广泛支前,共筹集粮食950多万斤、钱款54万元 …… “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91岁的钟宜龙在长汀家中的这对门联,刻画了闽西大地上人们对长征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 钟宜龙一家有40名烈士。2016年,钟宜龙自费20多万元将祖屋修缮一新,把半个世纪来搜集的长征故事张贴到墙上,做成一个草根红色文化展。 “万里江河总有源。”钟宜龙说,“我只希望把他们的光辉事迹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